清零政策行之有效,但失之太苛,没完没了的强制筛检、密不透风的封城、株连甚广的隔离、严防死守的国际管控,许多人民已经受不了,敢怒也敢言,还发生不计其数的次生灾难。上个月贵阳发生27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当中没有一人是被筛检出阳性,他们只是被认定为「密切接触者」,被漏夜强制送去隔离,不幸冤死荒山。这是一起防疫事故,如果不是上级雷厉风行坚决清零,基层政府就没有压力连夜要将涉疫人员转运他处。
真是够了!动辄数千万民眾同时被封管,无数经济活动停摆,怨声载道震天价响。全球都在解封中,绝大多数地区生活、生产与国境早已恢復常态,只有中国大陆以及澳门还锁在幕中,出入境关卡重重,产业链的完整性迭遭破坏。国内外人士都认定,是习近平坚持清零的,不过了二十大不会放松,不过了明年两会不会终止。
清零政策立过汗马功劳,中国大陆大流行死亡数超少,其功不可没,但病毒一再演变,重症数与死亡率已经大减,注射疫苗者比率也很高,诊治病患压力不大,所以防抗措施可以大减。各国多已从「防疫」走向「脱疫」,纷纷打开国门,松绑防疫措施,只要医疗体系足以收治病患即可。唯有大陆还在死守最初严苛的防控手段,导致人民痛苦难当。
清零政策之功在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其过在于人道灾难多而严重。现在已到改弦更张的时候了,二十大过后再不与时俱进,基本恢復常态,恐将超过民眾容忍底线,继续干扰生产消费,甚至引起民眾反抗。清零的阶段性任务达成之后就该大部分退场,若再恋栈不去,就要功不抵过了。
现在既然病毒的危害有限,人民的忍受力也有限,就不必也不能用高压手段强行防抗疫情了。如果说压低确诊与死亡人数展现了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再坚持清零下去就会展露体制的专制性了;如果有效管控疫情体现了中共政府体系强而有力的执行力,再严管下去就要展露中共权力的高压性了。一个贤能的政府能收也能放,能硬也能软,能刚也能柔,现在应是放开、放软的时候了。
习近平6月去了一趟武汉,自诩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但在病毒变异之后,再不与时俱进,就不是他自信的「取得最后胜利」了,而是付出过多的代价,人民承受过度的痛苦,国际形象蒙受过大的损失,经济也受到过多的伤害了。何况动态清零政策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中间有过在缓和期略作调整,某些技术环节稍有放松。既然不是铁板一块,现在全球疫情趋缓,松绑大势所趋,又有何理由继续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搞到密不透风的地步?即使疫情随而扩大,只要不失控,且医疗体系不崩溃,也是必要付出的代价,不能因之而死守到不容一只苍蝇飞过的地步。
习近平3连任,如果要创造薄海同欢的气氛,最好的办法是松绑疫情管控,人民会感激的。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