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网站刊出一篇地缘政治文章「中国海军实力迅速增长让人担忧」,专访法国战争学院教授海军战略的歷史学家马丁•莫特。莫特认为,北京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几乎没有高强度海战的经验,即使中国海军在吨位和技术上与美国平起平坐,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战斗文化,而美国人在这方面却有丰富的传统。

他指出,中国舰队的惊人增长也同样令人担忧,而且不仅仅是针对对美国,而且正在把它的棋子推向格陵兰和冰岛,以便有一天能够通过北冰洋向欧洲投射...。

法国海军的不幸

一个国家发展海军绝对要考虑自己的地缘位置,而且每个国家的海军战略都不相同,只能参考不能照抄。例如希腊时代重视海军,因为希腊有大量的海上贸易、并对抗埃及和波斯舰队的挑战,使得希腊培养出一支攻击性很强的舰队。

罗马帝国则把海军与陆军任务做了合理的分配:海上作战由罗马的海洋盟国负责,陆上作战则直接交由罗马。今天的英国与美国就是承袭了罗马帝国陆海分工模式,不断向外扩张并行使权力。

法国人马丁•莫特对于海军史的认识必然很深。想必也知道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怎么批评法国:「法国扮演着一出悲剧的角色,由于法国西南两面环海、但东北两面又靠大陆,先天上法国必须同时准备陆防与海防;在海上更惨,西面大西洋与南面地中海几乎是两个不连续的空间,这使得资源有限的法国海军又必须一分为二,而无法集中兵力进行决定性歼灭战。」

对法国不幸感到悲哀的不只是马汉,即使到了现代,仍有学者马松(Philippe Masson)悲悼法国沾染上大陆民族性的不幸:「拒绝海洋与拒绝殖民地的扩张,似乎颇能反映法国深层的祖传意识、与法国的农人性格...,土地是一种确定的价值,能够代表法国固有的本质;只有土地才不会欺骗人...,这一切都指示出一个共同点:法国离开海洋愈远愈好!」

这个传统使得法国切断了与清教徒的关系,并远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后来儘管她四处扩张殖民地,但这无关工商业发展,只是寻求抽象的荣誉与面子而已。法国人在南太平洋经营的第三岛弧(波利尼西亚)只是维持了旧日宗主国的面子,除此之外,法国啥都不是。

如今由马丁•莫特提出关于中国海军发展的「高见」,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农人海军」的见解距离现实竟是这么的远。

百年海军之难

军事界有一句谚语:「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发展海军需要一个世纪,表示海军必须要有深厚的海洋文化:

第一,向海洋发展必须要有不屈不挠的决心与勇气,特别是在战败、或在遭受严重海上战损之后,最容易折磨人们从事海洋冒险的志气。西元前246至67年间罗马舰队数度败给迦太基舰队,据闻五分之一的青年死在海上,自此罗马屈服了。

第二,希腊、罗马、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的地缘位置不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特别是中国的海洋经验完全异于西方国家,在作法上也会有差异。

第三,海军歷史发展与海军文化之孕育,与商业及贸易有关,例如希腊时代以及启蒙时代的英国。中国向海洋发展也是基于海上丝路的歷史记忆,完全就是贸易取向,与西方国家传统所认知的扩张与掠夺不同。中国海上经济利益之所在,必然在舰队的屏障之内。

在某种程度来讲,莫特没有说错,即使中国海军在吨位和技术上与美国平起平坐,也很难像美国一样获得真正的战斗文化。的确,传统上海军文化的积累与战斗息息相关,而且会代代延续下去。

然而,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迅速,例如潜艇、飞机与飞弹的出现,使得帆桨时代的近岸封锁变得不可能(除非遭遇极弱的对手),只能远距离监视、或布置障碍物像是水雷用以破坏或骚扰敌方港口,像美中两国海军实力相当,美军抵近侦察或自由航行的难度日益增高,更何况是近距离封锁或破坏?

现代海军文化积累不是靠战斗

在过去,战斗是海军积累经验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但这不是绝对,因为海军文化的养成还可以透过出海和大量演习达成。水手不畏惧出海,可以锻炼其坚毅不拔的性格,大量演习则可锤炼指挥官用兵能力。

在法国与英国舰队争锋的年代里,有一个英国水兵被俘,他发现法国舰队极少出港,原因是英国舰队的抵近封锁,每次法国舰队出港都会遭遇英国舰队,最后法国舰队认怂了,乾脆不出港。

现今中国舰队的海战经验的确不如美国,可能连出海训练的时间也比不上美国海军,这是中国海军正在「补课」的阶段。例如每年3次的亚丁湾护航编队,从2008年底至今共派遣了42批次;从2012年开始的年度中俄海军联合演习,至今已达11次;再加上解放军海军自己的演习,目的就是要迅速的获得海洋经验。

古典海军重视的是编队维持、战术运动、抢占(上风)有利位置,需要娴熟的海上操船与战斗技能;而现代海战进行速度极快,特别是进入飞弹时代之后,大概飞弹与反飞弹的速度就可决定海战的进程。

现代海战比拼的,正是莫特所不屑的技术。在这种情形之下,海军文化的养成的确不需要依赖战斗文化,需要的是大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海洋经验。

过去法国海军的屈辱史,并没有为法国争光;连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昂贵经费养出来的海军也不是国家之光,而只能派遣12000名水手加入陆军,象徵性的防御巴黎。法国海军的经验证实,战斗技术与经验不是绝对,够用、敢用就行。

顺带一提的是舰体保养是海军的基本工作。8月6日解放军海军封控本岛,当时海军派出诺克斯级巡防舰「兰阳号」伴航,照片显示兰阳号舰体锈迹斑斑,简直惨不忍睹。近年经常看到美海军军舰拖着一身铁锈执行任务,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铁銹才是战力的展现?

中国舰队VS. 西方舰队

莫特担心,中国舰队将频繁地出现在地中海、北极航路,欧洲有理由为此感到忧虑。事实上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名词:海上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明清,郑和为此七下西洋,是最为古老的航线。

现代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通过南海到印度洋、再延伸至欧洲和非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经由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倡议在陆路的问题不大,因为美国势力很难进入欧亚板块;但在海路,绝对在美国海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海上丝路的原理很简单,不过是复制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试图打通从中国沿海到欧洲和非洲东岸的通路,也是目前亚丁湾护航编队的航线。这是一条大型通路建设,在当地还可以形成许多有机的小型通路,彼此互联互通。

可以想像,这两条航线是中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通路,也是重要的海洋利益。中国大陆经营南太岛国和印太航线就可看出,南海绝对是中国大陆必须牢牢掌控的基地,无论是到欧洲或南太平洋必经南海,这是为什么美军对此感到焦虑。

至于欧洲的不安,只是一种情结或情绪而已,习惯了就好。过去都是西方介入亚洲,想不到来自东方的阳光竟然这么炽热。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海军 #法国 #舰队 #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