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瓷器毁损引起批评,舆论多将矛头指向管理不善或隐瞒。笔者专业是国际关系与战略,但也有个斜杠人生:收藏文物30多年,曾在收藏团体担任过瓷器与书画的鑑赏讲师,因而注意到收藏界的主流观点,和多数舆论所关注的,并不一样。

收藏者并不认为,瓷器毁损有什么太大问题。瓷器玩多了,摔坏难免,笔者自己就摔破过一个明代民窑罐,以及一个南宋官窑的现代仿品。然而藏家把玩自己藏品时的轻松自在,与管理者处理古物时应有的戒慎恐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故宫工作人员不应该那么不专业。

既然故官人员不应该那么不专业,收藏界就会很自然的怀疑,这是个监守自盗的「狸猫换太子」事件。真品已被盗出,毁损的是仿品,做案者以物件毁损销案。如果故宫说不清楚,不正式面对质疑,将无法昭公信。

何谓「狸猫换太子」?

在收藏界,「狸猫换太子」是个专有名词,泛指公部门管理者用仿品掉包,将真品纳入私囊的手法。明、清古瓷甚受收藏者喜爱,市场价格极高,管理者受不住诱惑,容易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早期做案手法粗糙,担心被发现就一不做二不休,以「毁尸灭迹」销案。

收藏史上最着名的「毁尸灭迹」案,是1923年,因为清宫珍宝被太监盗卖严重,逊帝溥仪下令调查,结果引发做案者恐慌,存放乾隆帝毕生藏品,有无数珍奇异宝的建福宫,一夕大火,全部烧光。

溥仪离宫后,故宫被政府接管,由一群文化人主持其事,许多人本身就是文物爱好者或收藏者,对文物保存慎重其事,非常专业的建立管理制度,不再有盗卖情事。

1933年,因为担心日本人入侵华北,故宫将文物打包南迁。抗战胜利后运至南京,再因国共内战,仓促转运,最后有2972箱精品运至台湾,那就是台北故宫的核心收藏。期间为躲避战火多次转运,颠沛流离,然而最初打包的13491箱,一箱都没有被偷盗。早期故宫人的操守,备受收藏者尊敬。

近30多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愈来愈富裕,中国古瓷、古画的价格愈来愈高,是公部门管理者微薄薪水的数千甚至数万倍。这诱惑太强,「狸猫换太子」事件于是时有所闻。甚至传出只要有钱,可指定特定博物馆特定藏品的传闻,做案者仿制偽品后,买通管理者将真品掉包交货。搞得大陆博物馆或美术馆收藏假货的评论不断,公信力大失。为遏止歪风,中国以贪瀆而不是盗窃罪名处理,严重者处以死刑,比较着名的有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文物保管部副主任李海涛,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萧元等人。

用偽品掉包有风险,是因为展示时行家看得出来,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于是更精致的做案手法,就是掉包后管理者迅速以「毁损」销案,掉包的偽品不会展示,也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手法引起2011年北京故宫被质疑「狸猫换太子」事件,过程和这次台北故宫瓷器破损非常类似,堪称异曲同工。

2011年7月,北京故宫一件「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因工作人员失误而破裂为六瓣。最初北京故宫和这次台北故宫一样隐瞒,之后则同样有知情人士揭发,事情曝光。曝光后央视报导,即有着名网友在其博客撰文质疑,认为故宫在央视公布的受损盘,和官网上的不是同一件东西,质疑:是电视台出错,还是你们的藏品「已经被狸猫换太子?」

这质疑很严重,可能演变成重大弊案,北京故宫于是慌忙解释,那是两件名称相同,但不是同个物件。受损那件是1970年的出土物,官网那件则仍在展览,欢迎现场查看。并解释受损原因,是该物件在科技检测时置于平台上,仪器操作者输错数据,导致平台过度上升而挤破。事后直接责任人已被大过处分,部门负责人警告处分。这些说法合理,质疑声浪才趋缓。

习近平上台后严厉打贪、打奢,收藏人群减少,除了少数来源清楚的顶尖精品,例如曹兴诚收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2017年在香港苏富比还能以2.94亿元港币(约新台币11.6亿元)的高价拍出外,一般古瓷价格已经往下掉了几个台阶。加上相互监督机制日益完善,这几年已不再听说中国大陆有「狸猫换太子」案件。

收藏者的质疑

目前决定古瓷拍卖价格的因素,除了瓷器本身条件外,来源清楚最为重要。愈是着名收藏家的藏品,拍卖价格就愈高。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出2.8亿港币的「同化斗彩鸡缸杯」,就是全球知名的中国古瓷收藏家玫茵堂主人:瑞士商人Stephen Zuellig与Gilbert Zuellig兄弟的旧藏。因为愈是大收藏家,人们愈相信他判定物件真偽的能力。曹兴诚也是知名的中国古董收藏家,所以他收藏的汝窑才能拍出那么高的价格。

台北故宫收藏中国古瓷真品的公信力,在全球博物馆中最高,不仅高于北京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陆博物馆,甚至比大英博物馆还高。只要物件以「故瓷」编号,就是当年清宫旧藏,之后运至台北,没有经过其他转手,真偽绝无问题。比大英博物馆有些藏品,是英国收藏家在民国早期到中国古董店购得,来源更为清楚可信。

拍出2.8亿港币的「同化斗彩鸡缸杯」,台北故宫藏有6盏。拍出2.94亿元港币的「北宋汝窑」,台北故宫有20几件。以台北故宫藏品是真品的公信力,收藏者会愿意以比市场高很多的价格取得。说故宫收藏的中国古瓷件件是国宝,不是因为稀缺性,而是因为绝对保真,外面类似拍品不能比。

因此,台北故宫藏品莫名其妙的损毁令收藏者震惊。收藏界怀疑「狸猫换太子」不是没有理由。除了以上脉络连结了大家的想像,故宫大事化小的消极处理方式,以及强调歷来有数百件藏品受损等转移焦点的说法,也让藏家们疑惑。收藏者可以接受故宫藏品毁损,但不能接受原因不明的毁损。他们会质疑:

(一)有衬垫保护的瓷器装箱,因箱子搬动居然会破裂成数片,与收藏者的经验不符。

(二)从100公分高的工作台摔落到「地毯」上,居然会碎成7片,也与收藏者的经验,呃,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经验不符。

(三)破损瓷器反射的光泽是古瓷收藏者最敏感的「贼光」,为新品特徵;而不是古瓷散发的温润「宝光」。有经验的收藏者一看就觉得奇怪。

这些质疑的核心其实只有一句话,就类似当年中国收藏者所质疑于北京故宫:是照片出错,还是你们藏品已经被「狸猫换太子」?只是这议题现在被泛政治化,变成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治攻防,收藏者不愿意被卷进政治染缸,莫名其妙的被染成绿色、蓝色或红色,也就不想多提。

但疑虑终究是存在的。只要疑虑存在,故宫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就会被对岸,以及海外收藏者长久质疑,影响将非常、非常深远。「怎么台北故宫也堕落了?」之类的嘲讽,不知谁能承担?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收藏者 #故宫 #质疑 #藏品 #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