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并非双边的策略性互动,而是时常会牵涉第三方事件。第三方事件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大国竞争的影响,还会在一些情况下改变大国竞争的趋势或后果。尤其是,涉及第三国的危机事件可以深刻塑造大国竞争的走向。
「第三国危机」包括大国竞争中的一方与第三国之间的衝突、竞争中的大国以外的国家(第三国)之间的衝突、以及第三国国内发生的政治动盪。在第三国危机事件涉及大国利益的情况下,大国可能利用第三国危机扩大自身的地缘政治影响,或者通过危机向彼此释放信号,并观察对方的意图和决心。
俄乌衝突对中美竞争的影响离不开上述三重机制的作用。首先,俄乌衝突为美国和北约巩固地缘政治影响提供了契机。通过对乌克兰的军事和外交支持,美国深化自身在西方阵营的权威和与乌克兰的纽带。在俄乌衝突期间,美国政府高官频繁访问乌克兰,北约官员同乌克兰总统也进行了频繁接触。儘管这些外交活动无法完全弥合双方在具体利益上的分歧,但是依然有助于加强北约整体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影响力。
正是在今年的俄乌衝突期间,北约将议程聚焦中国。2022年北约在其「战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文件中首次提及中国,强调北约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中国正对大西洋-欧洲安全发出的「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s)。11月底进行的北约外长会议又进一步渲染中国「不透明」的军事力量发展。简言之,俄乌战争为美国联合其盟友加强对华竞争实力提供了机会。
其次,俄乌衝突也对台湾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俄乌衝突期间,西方舆论首先将乌克兰局势同台海局势进行比较。在此氛围下,美方官员也藉机向台湾传达支持的信号。国务卿布林肯就曾明确表示,对美国而言台湾比乌克兰更加重要。也正是随着舆论在俄乌衝突期间的升温,拜登总统本人多次表态强调美国对台湾的防卫义务。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利用了俄乌衝突时期的舆论氛围来改变其「一中」政策。
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之间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将两者相提并论的做法便于美国向中国表达升级衝突的决心。美国也的确希望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对乌克兰的支持可以对北京释放威慑信号。副国务卿雪蔓就曾对媒体表示,「她希望中国正在注意到......世界正在联合起来对俄罗斯施加后果严重的制裁」(https://www.state.gov/deputy-secretary-wendy-r-sherman-with-bret-baier-of-fox-news-sunday/)。
最后,中美都会试图从彼此在俄乌衝突中的政策和立场了解对方的意图和决心,尤其是双方可以从对方的决心表达中理解对方的核心利益。中美元首在G20的会晤标志着双方正努力管控竞争手段和后果。随着中美在管控竞争与限制衝突等核心问题上出现共识,俄乌衝突对中美竞争的消极影响也会有所减弱。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