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思想,是价值观,是人生观,是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人心、人性的一种显现。它不是很具体的法律条文,却是人类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生命典范,它不只是写在墙壁上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更是一种人格教育。我们的文化有自己的伦理,长辈如此信行,也会如此教育后代。文化是人与人相处、一个社会能长久运行的恒常规范、不成文的价值。

中华血脉难以切割

可惜的是,这些年来,台湾的文化堕落了,衰退了!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台湾文化变成「失根的兰花」。

本来台湾文化有三大重要支柱。第一,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包含了原住民文化、移民文化。台湾原住民族是最早迁徙到台湾的族群,适应并且发展出台湾独特的海洋生态、海洋文明。从神话传说到生活思想,莫不浸透着台湾古老的生命故事,以及南岛文化的内涵。

第二,移民文化。台湾大部分住民,都是从福建、广东移民而来的闽南人、客家人。这些移民者从宗教信仰、思想传承、民俗艺术、歌谣俚语,到常民生活习俗,在国民政府迁台之前,早已融合形塑成特殊的台湾文化。

第三,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从闽南、广东移民者开始带来的,其中包含河洛文化、客家文化,都是来自中原文化的血脉。更重要的是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所带来的民国文化。闽南文化的中原元素仍有其地域的限制,但民国文化却带来整个中华文明的精粹。不只是故宫文物,还有130几万迁徒者之中的文化人、知识分子所带来的思想文化,以及无数来自大陆各地的军民,他们带来不同的语言、生活、饮食等文化。

这三大支柱又互相交融,形构出台湾丰富多元的文化创造力。两岸交流之初,陆客都不免对台湾能够保存如此精纯的中华文化而惊羡,民国范儿成为大陆的时髦语汇,许多文史大家相继受邀到大陆讲学。然而,在民进党执政之后,最大的问题出现了。为了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为了达到台独目的,民进党既不能在政治上台独,就拚命在文化上「去中国化」,试图把台独意识形态极大化。首先要去掉的,当然是与国民政府相关的民国文化。因此故宫,明明是最着名的中华文化代表,全球前六大博物馆之一,却被扭曲为「东亚文明」,故宫南院则以展出南岛文化为标榜。

重建文化团结人心

闽南文化也被刻意扭曲为台湾文化,以便和福建、广东切割。然而闽南文化本就源于河洛中原,台湾的传统戏曲、民间艺术早已深入民间,根本无法切割。于是台独化的闽南文化失去血脉,变成不伦不类的孤立现象。举例而言,郑成功明明深受台湾民间崇拜,就因为郑成功反清復明的正统思想,硬生生被台独批判为杀害台湾原住民的凶手,不断加以贬低批判。这岂是符合民间主流价值的做法?最重要的是,95%以上的移民者及其后代,变成「失根的兰花」。

这种为了台独目的而蓄意进行的文化脉络切割,使得台湾人的思维方式变成一种分裂人格。去脉络化的思维更让人民无从讨论,只能彼此分裂,互相对立,难以团结。而局限在这种偏狭思维下的人格更是狭隘、短视近利。民进党的主政高层没有中华文化陶养的胸怀,陈水扁、蔡英文不但不重视中华文化,在他们嘴里不曾出现过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连诗词歌赋都不曾引述过半句,苏贞昌之流更是粗鲁无文,别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大臣之风,处处鸡肠鸟肚、颐指气使,这样的人格特质怎能领导一个国家?

2024年的总统候选人必然要面对台湾人格被政治切割到分裂,人民互相对立而难以团结的困境。文化的最大课题,即是如何在分裂社会重建一个团结的人心。而人心唯有回到台湾文化的根源,尤其是中华文化之中,让教育与思想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价值观,才不至于让下一代在扭曲的教育下长大。身为领导人更应该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粹,具足传统人文情怀、悲天悯人的胸襟,真正的仁民爱物,展现王者之风。

(系列完)

#文化 #中华文化 #台湾 #台独 #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