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智上午在立法院举办记者会表示,合宜住宅近日出现问题,他提出3种公办都更模式,透过改变机制,匡正目前可能衍生的弊端。
他说,第一种模式是迁离松山机场,解放3000公顷限建区,透过补偿性容积,进行大街廓公办都更;第二种是针对「第三种住宅区」老旧公寓,进行公寓型都更;第三种是前内政部长李鸿源提出的「防灾型都更」。
姚文智表示,台北市有9万多栋老旧公寓,占住宅68%,建商没兴趣都更,政府应扛起责任。公寓型都更设定地上权50年为基准,地主不必释出土地或负担改建费用,透过权利转换增加容积率,盖社会住宅,纳入日间照顾、长期照顾与托育等公共机能。
防灾型都更,他说,透过公有閒置土地容积奖励当诱因,让周边老旧住宅先参与都更,再改建其他老旧住宅。他曾请教李鸿源,两人想法异曲同工。
姚文智表示,他计画成立「住宅与都更局」、扩编人力,由北市府扮实施者,投入都更基金,政府负责协调、规划与推动,没有评审运作空间,排除建商介入。
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自治条例规定,第三种住宅区指为维护中等实质居住环境水准,供设置各式住宅及一般零售业等使用,维持稍高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并防止工业与较具规模商业等使用而划定的住宅区。第三种住宅区容积率225%、建蔽率45%。1030603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