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研究普遍认为,圣婴年时西太平洋生成位置偏东,偏暖海水加上颱风生成地点距离陆地远,会出现较平常年更为强劲的颱风,但最新研究发现,圣婴年时颱风强度、数量其实并无显着增加,原因在于有另一个强大的负向回馈机制在帮忙「踩煞车」,若无此机制,圣婴年颱风恐将增强为平常年的1.49倍,极端时甚至可达近2倍,「苏迪勒对台湾的威胁将更严峻」。

7月到9月是传统台湾颱风热季,今年适逢圣婴现象作用,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圣婴年整体海洋环境将有利颱风发展,强度、数量都会增加,由台师大海洋环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郑志文、台大大气科学系系主任林依依及夏威夷大学教授王斌组成的跨国团队挑战既有观念,歷时3年、分析50年来赤道太平洋的颱风资料,解开圣婴年颱风强度演化之谜,研究成果已刊登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科学报导》。

郑志文指出,圣婴年时颱风生成位置会往东南偏移,暖池也会往东南延伸,客观条件皆有利于颱风增强,但从过去颱风累积能量综合指标(ACE)来看,圣婴年颱风强度、数量并无显着变化,原因在于学界长期忽略水底下结构对于颱风所带来的影响。

郑志文解释,圣婴年东风减弱,暖水会东移,当暖水位置变化时,会带动底层海水涌升,上层海水环境跟往年比起来偏冷,反而不利于颱风增强,适度调节使颱风发展不会「失控」无限增强,形成负向回馈机制,如同大地之母盖亚,在圣婴年提供颱风适宜环境生成时,同时也有一个默默作用机制保护平衡,「若非有此机制,苏迪勒的强度和对台影响将更强烈和严峻」。

#颱风 #圣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