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与印尼传出可能购买俄罗斯战机的消息后,中国大陆又再度讨论起要再次购入苏-35战机的计划。虽然许多意见都认为在5代机歼-20量产之后,中共没有必要再购入4.5代苏-35战机,但毕竟歼-20量产速度并非用想像的就能完成,加上4.5代的歼-16与4代的歼-10C的产量难以快速扩张,各种战机换代需求又高,从许多专家的讨论中看来,再次採购苏-35将成为中共补充空军战力空缺的最佳选择。
据《中华网》的分析指出,中共空军新一代主战机型如歼-20、歼-16和歼-10C都已经从前几年的密集试飞和试训转入批量生产和交付入列,出镜频率也愈来愈高,以前一架两架露脸,现在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发布照片就增加1、2架,日前已经让歼-20一次出镜7架编队飞行,算是中共空军史上仅见。
文章指出,虽然如此,但许多专家还是认为空军的问题还是在于先进战机「不够多」,有人觉得是苏-35不够多,有人觉得是歼-16不够多,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根本问题是歼-20不够多。歼-20首飞至今已届8年,去年号称开始量产,但很多试验工作仍在进行,连喊了许久的国产涡扇-15发动仍在初始试验的「A状态」。由于其建造复杂性、超高造价等问题,目前虽推断约有数十架歼-20已在服役,但其交付速度确实达不到4代或4.5代战机那样的水准。有估每年10至12架,有估年产25架的,不论是否达到这些目标,总之歼-20现在就是不够。
分析称,至于歼-10C和歼-16,虽然产量和换装已经全面展开,但其换装速度仍比不上10年前后换装歼-10A/S、歼-11A/B和歼轰-7A/AⅡ的规模,当时沈飞、成飞、西飞3家企业全速生产时,每年换装规模达百架,现在西飞退出战术飞机生产后,已达不到先前的换装速度。
文章指出,随着大陆的2艘国产航母对更多舰载机的需求,以及两款重型电子战机在定型后的装备需要,未来几年里要挤占不少沈飞的产能,其研发能力也要投入5代舰载机与中型5代机身上。因此,空军的重型多用途战机产能还可能再减少。除非歼-16系列的生产未来几年内进入尾声,否则採购一批新的苏-35以填补产能缺口,是逻辑上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不过共军对于苏-35褒贬不一,优异的动力和飞控性能与航电上的相对平凡,加上机载武器扩充潜力有限,都限制了共军对该机的评价,因此也影响了加码採购苏-35的意愿。
文章认为,就算採购苏-35,它毕竟还是4.5代机,不能取代具有未来性的5代机,只能做为5代机不足时填补空缺。在这段填补5代机空檔的期间,总数超过600架早期型号的4代机机群,仍是中共空军的中坚力量,必须对其进行延寿与航电雷达的换代升级,以及更新制导弹药,才能应付这段期间的空防需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