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国立乌兰巴托大学18日宣布,经过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在蒙古国中部地区找到并且确认位址。考古研究小组负责人、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伊德尔杭盖博士表示,该考古小组对匈奴单于庭(政治中心与朝廷所在)已进行十多年的跟踪考古调查,现在终于找到确认位址,并开始对「龙城」遗址进行系统性发掘。
《新华社》引游考古小组的资料表示,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是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文献记载不多,只记载其大概位于今天蒙古国杭爱山脉一带。小组负责人伊德尔杭盖博士说:「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发现这座城址,但由于项目资金的匮乏,一直等到今年才启动发掘工作。」
他表示,考古工作发掘出写有汉字「天子单于」、「与天无极 千(秋)万岁」的巨型瓦当(建筑用陶制屋檐瓦片最后一片,亦称滴水檐),其中「天子单于」瓦当在蒙古国境内是首次发现,并以此证明找到的位址是「龙城」遗址。此一地点与中蒙联合考古队先前共同发掘的三连城遗址并不远。
汉唐文献中关于龙城的记载及诗歌极多,《汉书‧匈奴传》记有「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唐诗则有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
考古学界对龙城所在与功能曾有各种研究结果,有分析认为,这次发现的龙城遗址未必是汉代大将军卫青出征大胜的龙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政治中心龙城也不见得会一直固定在某个位置,也可能有不止一处。
「龙城飞将」的说法则是起于西汉初期,当时匈奴不时侵扰内地,掠夺财产与人民,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曾经过十多次较大的战役击退匈奴,其间就出过包括卫青、霍去病等着名的军事家。最初考证时曾认为「飞将」顾名思义指的是「飞将军」李广,但晚近则认为指的是汉朝大将军卫青。
被认为是卫青的理由是史载卫青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当时汉朝国力正强,开始对匈奴扭转战局反败为胜,连续7战7捷,收復河朔、河套等地,巩固了北部疆域形势。而李广虽有「飞将军」之名,其战绩虽多,但皆属小胜,大型战役并无显赫战果,不只如此,考证的学者也发现李广的多次战役中并未攻打过龙城,因此未能获封更高官阶,唐朝诗人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嘆,近代学者亦因而认为王昌龄诗中所指应为卫青而非李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