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绿能园区是循环经济指标签约3年余,汽化发电厂仍未运转,厨余发电厂恶臭未改善。市议员吴敏济1日抨击环保局仅开单告发无济于事,市府每年还净投入7千多万元,要求双方修改契约重订权利义务。环保局强调,依参案契约订有定期检讨规定,基于市民最大权益积极检讨合约,以达到民眾、政府、民间机构三赢为目标。
吴敏济指出,外埔绿能园区BOT促参案,环保局要负责厨余发电厂进料的收运、自备车辆机械、衍生物沼渣和沼液清除处理,还要支付每公吨进料1千元的处理费给厂方;加人事成本、油料及维护费用等,政府每年净投入的成本高达7千余万元,尚未计入前期投入的购车及设备成本折旧等。
吴敏济说,厨余发电11月份平均每日进料为74公吨厨余,已达合约数量100吨的3/4运作顺畅。备受批评在恶臭问题,主要在于厨余回收车是在开放空间进料导致酸臭味四逸;令人联想到在2008年因环保抗争关闭的外埔有机堆肥厂,环保局已开单告发9次最高30万元,但问题迟未解决。
吴敏济认为,无论是厨余发电或是稻杆汽化发电,理论上都是洁净的绿色能源,怎么还是恶臭不堪;承诺有价回收稻杆替代焚烧稻田,最后取消回收就失信于民。
签约已过3年修约周期,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修改契约,重新订定权利义务着手。
环保局表示,外埔绿能生态园区去年启用开始回收生厨余,採用厨余厌氧及稻秆气化的双核心发电技术。第一期厨余厌氧发电已完工,今年6/15日起已与台电完成併联发电。为加速稻秆去化,农民可选择益菌肥、农业局稻杆剪段翻堆补助等方式,避免露天燃烧共同为清新空气而努力。
环保局强调,有关厨余发电进料场所未密封致瀰漫臭味,作业区将保持关闭,增加除臭系统效率并适时消毒;有机物杂质暂存区要求以帆布覆盖,减少臭味逸散;ROT厂商已找专业厂商规划改善方案,规划加装除臭罩,预计明年1月底完成,市府将持续监督施作进度及改善状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