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全国科学技术会议今天举行,iKala董事简立峰表示,台湾人才优秀,但因为普遍不敢冒险,所以缺乏将帅之才。同时,他认为,齐头式的薪资不可能造成人才大爆发,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什么事情都是缘木求鱼。
全国科技会议今天讨论「人才价值创造议题」,简立峰说,台湾2010年仅16万人出生,是1963年他出生时的1/3,台湾半导体产业只靠这些人要维持世界第一,那是不可能的。外面人才若进不不来,很难培养大企业。
简立峰表示,芬兰是科技大国,总人口约550万人,每年仅约4、5万的出生人口。在芬兰,每个小孩都是宝,他们彼此有所差异,发挥相当大的人口力量。在台湾,如果没有做到人才差异化,只有第1名和第16万名的区别。
简立峰说,台湾的学生,物理如果第1名,就没时间去读人文社会科学。美国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通常是商管学院毕业、又懂一点科技,而台湾人才很优秀,但却不敢冒险,导致将帅之才难得。
简立峰还谈到薪资的问题,他表示,1995年他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顾问,当时中国大陆教授一个月薪水人民币1000元,学生到微软亚洲实习,一个月薪资8000元人民币。他那时想,大陆怎会是这样的社会?
「没想到台湾现在也是这样。」简立峰说,台湾学生到外商实习,薪资是教授的3到5倍,学生只学了1年,比教授一生的薪资还要高。在台湾顶尖大学当教授,一生薪资成长不超过30%,很离谱。
台大校长管中闵呼应简立峰的说法,他表示,台湾「雨露均沾」的制度和政策很有问题,尤其薪资缺乏弹性,若要招揽国际人才,各方面的规定都要大幅松绑。他认为,如果只用一刀切的制度就想培育多元人才,那是缘木求鱼。
中华创业育成协会理事长黄经尧则说,学生进到大学后,教授有责任为他们创造勇敢、作梦的机会。但在台湾,教授只是协助他们完成发表论文或导进企业界,没有提供很大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发挥,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