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内在健康也为了外在分数,瘦身早已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全民运动,无论採用哪种减肥法,生酮、低醣、断食、少吃多运动…,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总归一句,瘦身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您有想过为什么吗?是意志不坚,总管不住嘴?是惰性坚强,运动只有三分钟热度?这些都只是表面上原因,真正最关键的,是大脑没有做好瘦下来的准备。
老一辈的人们常说:「太瘦没有生病本」,这样的观念源自于过往相对较艰困的环境。由于粮食取得不易,争取最大的能量效益,就成为能否存活的重要关键。这样的生理逻辑至今尚未改变,所以只要当大脑觉察到生存危机,例如过度节食,导致热量摄取不足;或者是生理心理太过劳累,休息不足等情况,都会激起大脑的危机意识,进而发出需要进食、储存热量的讯号。结果不外乎「饿」、「吃不饱」、或「努力囤积脂肪」。
这种状态下,任何一种减肥行为都适得其反,越减大脑越紧张,只好更努力地发出讯号。意志力无法跟大脑的生存本能相抗衡,就好像我们无法单靠憋气而拒绝吸入氧气。所以「忍住不吃」的结局是破功,「努力运动」的下一步是食量更大。热量摄取与代谢之间陷入恶性循环,越减越肥,越减越丧气。
运动很好、饮食控制也很好,但在这么做之前,更重要的是让大脑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身体虽然疲累,但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恢復元气,不需要过度储备热量」,以及「虽然正在饮食控制,但没有热量匮乏的危机」(所以一定要吃足基础代谢所需)。待这样的状态稳定后,大脑会放下戒心,透过正常的生理活动便能代谢掉多余的脂肪,让身体的脂肪肌肉比例回归标准。不但能瘦,而且还不怕復胖,又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损害与负担。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该如何传递安全感给大脑呢?答案是透过自律神经系统!
自律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者的关系互相拮抗,像是煞车与油门、紧绷与放松、加与减…。当它们彼此之间配合得宜,就好比车子开得很顺畅,不会一路超速狂奔,也不会猛踩煞车、频顿地。
人能在适当的时候活力充沛或放松休息,大脑同感这样顺畅的生理运行,自然不觉有危机,能恰如其分地吸收并消耗热量,让人维持理想标准的体态与体重。《本文由 嘉义郭育祥诊所 郭育祥医师授权提供,请勿转载拷贝!》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