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资本市场友善正面关注的新创事业与青创事业,无不摩拳擦掌希望能够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不过,亚太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创会会长邱华创提醒,中小企业或青创的企业主面向资本市场时,有时会有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不愿意」,但应正面掌握资本市场的各种有机元素借力使力,企业才会够牛。
而走过疫情难关的2020年,迎接2021年,许多企业家或金融业的聚会,常以「牛转乾坤」,互祝大家在2021年能够在华人的牛年,事业鸿图大展。而金融市场在特斯拉股价创新高下带出荣景,以及马斯克(Elon Musk)成为全球首富的对应下,新兴事业的经营模式与商业模式已然出现,而资本市场也多抱持乐见其成。
曾担任全美百强企业、国内外知名巨型金融机构董事、独立董事、总经理、投资长、执行长、策略长,市场知名的金融、管理才子的亚太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创会会长邱华创强调,有不少青创业者口中说,想与资本市场对接,希望借由资本市场带进资金、强化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然而,虽然口中期望着与外部资本市场对接,不过,心理却恐怕仍固守着,自己没跟上时代的守护状态及很多潜在「意识形态不愿意」的心态。
邱华创指出,常见的「意识形态不愿意」问题,包括不愿意财务透明化,不愿意授权制度化,内部的採购、通路价格与奖金结构未健全化,因此也衍生了不少「意识形态不愿意」的表现。
此外还包括有些「老板」嘴巴上,望想或妄想有资本市场的估值加持,但心里面还是觉得「公司是我的」。面对资本市场的法人投资,压根儿还没接受资本市场是投资者的身份,还当成是外部人,飘忽不定的心态没确实认知这些是以股价的溢价,真金白银掏钱认同公司并且要一起茁壮公司,未来要一起共创也共享共难的「重要股东」。
因此,在向专业法人说明时,不禁又想凭藉着多年的业务开发手腕及「业务性质导向的口条」,情境像在意图舌灿莲花的「说服」或「说赢」法人投资人,而不是好好专业的说明经营模式、商业模式与市场及公司展望,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过度承诺与表达,或者谈话中三不五时,文不对题或错用的说及资本市场专业术语,反而令人觉得有点啼笑皆非。
邱华创分析,还有些业主以「拍胸脯保证」、「我的人格担保」当作说明公司经营与基本面的对应,或屡屡出现缺乏具体数据支撑与合理逻辑推断的吹嘘形容,「不是我个人吹牛,市场上我说第二,应该没人敢说第一;不要问我营收以后怎么来,我说的数字,以后就会做到」,以为用这一套套路,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就信以为真。
殊不知,企业在歷经资本市场化后,公司的投资人,是多数且多元的,这些不特定的多数投资人,其中的专长背景可以包含各类财务、管理、制造、法务专家、同业、媒体、监理机关等。对公司而言,这些不特定对象的投资人,有谁会因为只凭着「老板们拍胸脯的人格担保」,而相信缺乏专业的基本面财务报表及说明,并且就掏出钱来买股票?支持公司的发展?
邱华创强调,资本市场常以具备全球最佳资金与人才的「华尔街」形容金融市场的代表,他在外商金融机构任职时,每年要好几次回纽约总部开会与交流,也有幸成为台湾极少数身歷其境华尔街的人才。
邱华创说,华尔街每个阶段关注的资本市场主题,如网路、共享经济、AI等,虽然会有不同,但其金融专业更迭创新、引领全球经济的精神亘古未变。
邱华创表示,企业与专业的资本市场良性结合,带给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个案已不胜枚举。中小企业或青创的企业主们应提醒自己儘快抛开「消息报好不报差」,安排公司主管仍想「家天下」,以及面向资本市场时,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不愿意」等不利因素,企业应正面的掌握资本市场的各种有机元素借力使力,才会够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