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基地和人类生活一样,一定有隐藏的潜在因素。」日本建筑师团纪彦,为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的规划设计,做了这样的注脚,对他而言,细心的建筑设计是透过和场所对话,从任何一处撷取景色以增加景色。团纪彦近日在台发表建筑着作《觅邂都市》,分享其执业过程的实务经验。

不论是展现大自然与建筑平衡之美的日月潭向山游客中心,或採用新旧融合手法改建的桃园机场第一航厦,团纪彦一向将自身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转化在城市、建筑设计上,他从执业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以及在大学任教时获得的环境启发,延伸出「共生的都市学」理论。

团纪彦的共生思想,源自日本代谢派时期的概念,他再将其内化透过作品,如京都西京极运动公园等,剖析归纳建筑与大地、时间、环境间的共生型态,对于「共生」,他的体悟是「善用既存资源与时空,绝不断然切割空间与歷史和大自然的连结,持续对话。」

他在《觅邂都市》中也谈到了全球化对于建筑、都市带来的影响,他指出「我们应该格外注重存在于不同领域中的个别文化和地域性,以及它们所发展出来的特色与问题。」

团纪彦以洄游鱼和非洄游鱼来理解人类可被归类为二,但不论是何种习性,就像是在海洋中一起生活的鱼类,而「20世纪就如同这两种鱼类一般,是个充满意识型态纠葛的时代,换个角度来看,这两种鱼类的类型不也象徵人类彼此之间对立的时代。」

他认为今日的人们「不应再像是要从全球化走回在地化,或继续过去单向顺流的思考,而是从各自的在地元素中酝酿,寻求出一条可通往每个世界的新道路。」以东京为例,他爬梳了东京的歷史脉络,再从交通、人文、社区乃至植被等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线索,分享他观察一个城市持续「代谢」的过程。

#团纪彦 #建筑 #共生 #环境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