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准会(Fed)在2013年暗示将量化宽松措施将逐步退场,有意降低债券购买规模,导致美债殖利率劲扬和美股大跌。

退场恐慌引爆新兴市场资金逃亡潮,新兴国家股市、债市和匯市连袂大跌,部分国家央行被迫调高利率,防止货币重贬导致企业难以偿还美元负债,削弱金融系统稳定性,和推动通膨飙高。

儘管联准会主席鲍尔暗示短期内无意升息或缩减购债规模,但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18日仍升破1.7%,写下2020年1月以来最高水准。

标普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haun Roache)在最新报告表示,殖利率扬升的衝击并不一定相同。殖利率上扬若是反映成长展望好转和通货再膨胀,而非货币衝击,那么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復甦力道应能抵挡殖利率攀升。

罗奇解释道,市场预期美国经济成长将带动通膨上升,使得美债殖利率上扬,而亚洲通常是全球经济成长的「主要受益者」。

此外,相较于2013年,亚洲当前的经济优势也较能抵挡外部衝击。亚洲的优势条件包括经常帐盈余、通膨温和、实质利率较高,以及外匯存底可观。

多个亚洲国家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病毒扩散,让经济比欧美国家更快復甦。罗奇表示,亚洲国家经济转趋强劲,应能抵御美债殖利率上扬衝击。

儘管如此,倘若市场认为联准会低估通膨风险,造成殖利率急速蹿升,且美元同时升值,可能威胁亚洲的经济復甦。在此情况下,印度与菲律宾将首当其衝。

#上扬 #亚洲 #美债殖利率 #抵挡 #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