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由于整合与推动时程冗长且不确定性高,可以小面积开发的危老案推出后,的确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统计显示目前已经高达400余案核准,累计核准数量最多的包括大安区、中山区、士林区与中正区,曾敬德表示,这显示出高房价的区块透过危老的容积奖励,可以加速区域的老宅翻新,除了老宅慢慢动起来外,商用大楼改建则更为热络,包括产权单纯的老旧办公大楼、受疫情重创的饭店业,也藉由危老政策快速改建翻新。

统计资料显示,北市40年以上数量最多的是大安区,约有4.3万户,不过目前已经有61件危老案,案件量与中山区并列北市最热区域,但老宅比例最高的是万华区,有高达52.8%是40年以上的老宅,不过万华区的危老数量仅有大安区的一半,大同区40年以上老宅则有51.7%,不过申请危老状况相当踊跃,已经有47案危老案,主要可能是区域有些大地坪的透天厝,有些则是商业区土地使用容积强度较高,因此改建后可分回面积较大,加上区域内缺乏新推案,因此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也增加危老诱因。

危老案件数量最少的则是南港区,主要是南港许多区块早期属于工业区,现在已经透过重划与变更方式开发,原本都市规划住宅区的范围就较小,因此老宅与危老推案量都相对较少,内湖则是北市都市扩张向外发展较晚的区域,平均屋龄较年轻,因此危老数量也相对较少。

#屋龄 #老宅 #危老 #内湖 #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