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26日表示,依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09年垃圾性质分析中厨余类含量为21.78%,为近10年来最低占比,每人每日厨余产生量由100年0.25公斤下降到109年0.14公斤,每人每日减少约四成厨余产生量,展现国人绿色饮食习惯的养成及惜食推广的成效。
环保署统计全国厨余回收量,109年平均每日回收1,447公吨,相较于108年每日回收1,365公吨,已成长6%。近年环保署为了提升厨余回收后之去化量能,已投入13余亿元经费补助各地设置厨余破碎脱水、高效堆肥设施、既有堆肥场效能提升及集运车辆等,此外,也积极推动厨余生质能源厂之设置,目前已有臺中市、桃园市、臺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等5个地方政府营运、兴建或规划办理;其中臺中市外埔绿能生态园区第一期每日可处理80吨,已于108年7月9日正式营运,并于109年6月15日开始发电;而桃园市观音生质能中心每日可处理135吨,预定于110年7月完工启用。
此外,环保署亦积极推动厨余与禽畜粪尿共消化处理模式,目前由新北市环保局与屏东县中央畜牧场合作,办理厨余与禽畜粪尿共消化试验,已于110年1月正式投料试验中,每日可消化20-40公吨厨余,预期能提升沼气产量增加发电效益,如试验结果可行,未来将可推广至其他养猪场,让厨余去化管道更为畅通。
环保署表示,除建立多元厨余再利用管道,将厨余转换为有用的资源,以减轻垃圾焚化处理负担;另外也呼吁民眾用实际行动,响应绿色饮食好习惯,以减少厨余产生,一同守护美好环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