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水情吃紧,中南部多数水库蓄水量降至1成左右,逼得经济部针对竹苗和中彰部分地区,祭出4月6日起「供五停二」限水措施,引爆民怨。外界质疑,这波旱象早在去年就浮现,政府却只忙着大内宣,应变慢半拍。

本刊调查,行政院早于2013年即斥资百亿元建置6座再生水厂,预计今年起每日可供应再生水28吨,如今却只有启用一座,对纾解旱象几乎使上不力。专家预估,旱情最快在6月才能解除,在此之前不排除步入「供四停三」的窘况。

曾任内政部长、台湾省政府水利处长的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鸿源指出,过去全台有四十六座污水厂,负责处理每天二百八十五万吨的工业和民生污水后,直接排放到河川中。二○一三年,他担任内政部长期间,曾指示营建署与水利署跨部会提出「公共污水厂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推动计画」,并从南到北选定高雄凤山溪厂和临海厂、台南安平厂和永康厂、台中福田厂和丰原厂等六座污水厂,做为示范再生水厂,预计每日至少提供二十八万吨再生水供工业使用。

台湾目前面前严峻旱象,永和山水库乾涸见底,隐身40年永安桥重见天日,苗栗县竹南、头份将实施分区供水措施。(图/报系资料照)
台湾目前面前严峻旱象,永和山水库乾涸见底,隐身40年永安桥重见天日,苗栗县竹南、头份将实施分区供水措施。(图/报系资料照)

政府自三月来不断对内宣称「凤山溪厂每日供应四.五万吨再生水」、「永康厂今年五月即将开始运作」以及「临海场预计年底完工」。本刊调查,六座再生水厂原本应于二○二○年全数完工,直至今日却仅有凤山溪厂完工商转;李鸿源也直指,行政院的支票迟迟未兑现,不仅缺乏跨部会处理能力,负责执行的地方政府人力、财力与能力都不同,也是工程延宕的主因。

李鸿源说,府院应针对五座接近完工的再生水厂,要求厂商赶在今年五月提前供水,否则要是连梅雨也延迟,未来缺水的情况只会愈来愈紧迫,「到了六月恐怕要供四停三。」

更多 CTWANT 报导

#再生水厂 #预计 #李鸿源 #污水厂 #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