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IMF)日前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该机构对全球经济最乐观的一次展望报告。指推动全球经济復甦的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而美国的復甦,主要依赖财政支持的增加和疫苗接种进程的加快。陆媒《环球时报》8日报导,事实上,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恢復中面临着天然弱势,不仅在于疫苗分配不公以及经济实力的悬殊,还在于作为国际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方,美国的印钞机一旦开动,全世界都将承受通胀的重压。
IMF当地时间6日发布2021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上调对2021和2022年的增长预测值:2021年全球增速为6%。2021年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中国8.4%,美国6.4%。
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在报告中写道,IMF将中国2021年增长较1月份预测的8.1%上调了0.3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美国刺激支出推动的对中国出口的外部需求。她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支出仍然滞后,增长主要由公共投资推动。
《环时》报导,「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高于美国」,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美国6.4%的经济增速预期主要是由于美国去年经济出现了3.5%的萎缩,而中国在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因此,2021年中国8.4%的预期增长,其含金量要明显高于美国。
另外,自疫情以来,美国两届政府都採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拜登政府在1.9兆美元的量化宽松之后,还宣布推出大规模基建计画。在大量印钞的政策刺激之下经济很容易短期内就显现出成效,但这种恢復方式的后遗症也比较明显,比如资产价格的泡沫和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
不仅如此,连平认为,美国大量印钞、大规模举债,对全球形成负面溢出效应。泛滥的美元流入、流出一些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或形成剧烈市场动盪和经济起伏,「所以美国经济的復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是由其他国家埋单」。
连平认为,但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整体性復甦,对于作为其重要贸易合作伙伴的中国「也有积极的作用」。连平表示,中国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虽然落后于美英等国,但按照国家计画,到年底或明年初就将建立群体免疫,而中国疫情控制一直较好,整体经济生产目前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受到明显影响,所以对这方面不必过于担忧。
《环球时报》报导,「现在全球能够有章可循地刺激经济和迅速普及疫苗的也就是中美等为数不多的国家,这说明一国政府的强大还是很重要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世界经济的全面復甦和均衡增长最终还要靠疫苗的无差别普及,但现在疫苗保护主义、富国自私自利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中国的疫苗很大程度上对一些开发中国家的经济起到了稳定作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