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摄取精制谷物、全谷物或白米,是否增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血脂与血压等的风险;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组成的研究团队,针对21个国家的逾13万参与者,展开长达16年的追踪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精制谷物摄取量较低的参与者,大量摄取精制谷物的参与者,不论是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风的风险都大幅成长;甚至,同时罹患心肌梗塞、中风、心臟衰竭的机率也上升。随着精制谷物摄取量愈多,收缩压也越高;不过,摄取全谷物或白米的参与者却没有发现前述关联性。

相关研究已发表在2021年2月的《英国医学期刊》。论文指出,饮食习惯与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息息相关。过去十多年来,全球的精制谷物与精制糖的消费量都有所成长;研究也证实,大量摄取精制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着正关联性。

现有文献指出,摄取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人,总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往往也较高;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中,谷物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几乎占每日摄取总热量的70%。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种类谷物的摄取,是否对健康产生影响。

更进一步地说,现有研究都是集中在全谷物摄取量,与死亡率、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关联性,却没有针对精制谷物和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甚至,目前的研究主要在北美与欧洲展开,世界其他地区的实验相对地少。然而,这些地区的碳水化合物消费量、类型、占总热量的比率都与北美、欧洲不同,导致目前研究难以解释其他地区的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

为评估精制谷物、全谷物与白米的摄取量,和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血压与血脂的关系,研究团队透过「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研究,从全球21个国家中遴选148,585名参与者,展开长16年的追踪分析。

这21个国家,包含5个低收入国家、5个中低收入国家、7个中高收入国家,以及4个高收入国家。参与者的基准年龄为35岁至75岁,涵盖农村与城市人口。研究起自2003年1月,直至2019年7月,平均追踪时间为9.5年。

所有参与者须填写问卷调查,内容涵盖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收入、职业)、生活型态(是否吸菸、是否从事运动、饮食内容与是否饮酒)、个人病史;参与者还须完成食物频率问卷,内容涵盖各国的98至220种食物,以掌握参与者的食物摄取量。此外,研究团队每3年便进行一次随机访问。在排除基线期就已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后,最终有137,130名参与者完成实验。

结果发现,在研究期间约有15,251人(约10%)同时罹患心肌梗塞、中风或心臟衰竭等多种疾病,另有8,833人(约5.9%)罹患重大心血管疾病(即心肌梗塞、中风、心臟衰竭中的一种)。在死亡的9,279名参与者中,有3,583(38.6%)人的死因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研究团队还发现,与精制谷物摄取量低的参与者(每天摄取量低于50克)相比,高摄取量的参与者(每天摄取量大于350克或每天摄取7份精制谷物)的参与者,同时罹患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成长28%,总死亡率增加27%,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33%,中风风险则上涨47%。不过,食用全谷物或白米的人则没有发现不利健康的结果。

研究团队总结,大量摄入精致谷物与较高的死亡率、重大心血管疾病有关。实验建议人们限制过度加工或精制的食品,改以全谷物食品替代,如糙米、大麦、燕麦等等。透过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进而实现最佳的健康效果。

文章来源:Associations of cereal grains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cross 21 countries in Prospective Urban and Rural Epidemiology stud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全谷物 #精制谷物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