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长年盘据国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根据健保公开资料库分析,2018年未满50岁被诊断出有心肌梗塞风险的病患相较于2015年多出了25%。因为心肌梗塞而就医的人数达到48639人,光是2018年全台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送院的人数,总共就有1万6125人。这项数据显示出国人心臟方面的问题不仅有人数增加,还有年轻化的趋势。
心臟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将血液送至身体各处器官,已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而冠状动脉负责供应心臟肌肉氧气以及养分,当冠状动脉因为血栓堵塞,导致心臟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与营养时,将会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坏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
冠状动脉堵塞依照堵塞的比例,而有不同的分类,小于50%的血管堵塞为轻度冠状动脉堵塞、50%~70%为中度、70%以上则是重度冠状动脉堵塞。病患会出现胸闷、胸口疼痛的情形,伴随有冒冷汗、头晕等症状。
振兴医院心臟血管内科主任曹殿萍医师表示,对于重度冠状动堵塞的病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心导管置放心臟支架,支架又分做部分自费的涂药支架以及健保有条件式全额给付的无药物涂层支架。不管使用哪种支架,术后为了防止在支架内造成血栓,引起急性冠状动脉阻塞,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合併治疗,如Aspirin(阿斯匹灵)合併Clopidogrel(保栓通),来防止血栓的发生,并预防未来发生其他缺血事件的危险。
曹殿萍医师说明,使用涂药支架是目前的主流,虽然放置涂药支架后,需要吃比较长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在復发机率上,涂药支架半年内再发生血管狭窄的比率比传统的金属支架来的低,但目前健保只有给付无药物涂层金属支架,病人术前选择支架时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放置心臟支架的心肌梗塞病人,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同时,若是碰到需要进行其他手术的情况,或是有高出血风险的其他疾病,则必须要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以免造成出血的问题。曹殿萍医师说,早期使用涂药支架需要服用一年的抗血小板药物,医师常常会担心病患自行停药或是服药习惯不佳,容易有出血的风险。但随着涂药支架不断改良、推陈出新,目前所使用的新型涂药支架,手术后只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六个月或甚至更少的时间,如果配合医师的指示调整用药,发生出血的风险几乎是显着降低的。
曹殿萍医师特别提醒,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往往来自于不好的生活习惯或是其他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若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最重要的课题还是遵从医师的用药指示,并配合改善生活的习惯,才能将心血管疾病拒于门外,享受美好的人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