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湾迈向超高龄社会,因老化而引起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台北荣总心臟内科指出,大部份病人在主动脉瓣膜狭窄初期几乎无感,无法早期察觉出身体上的异状,一旦症状出现,通常已到疾病末期,所以预后情况也非常差,想要有效治疗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

心臟主动脉瓣膜是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重要开关,如果主动脉瓣膜不能正常打开或闭锁不全,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的血流就会改变,以致于部份血液流不出去、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心臟输送血液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会引发胸闷、胸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绞痛、昏厥、心臟衰竭等症状。

台北荣总导管瓣膜团队,心臟外科张效煌医师(左3) 心臟内科陈婴华医师(中)。(图/台北荣总提供)
台北荣总导管瓣膜团队,心臟外科张效煌医师(左3) 心臟内科陈婴华医师(中)。(图/台北荣总提供)

台北荣总心臟内科「导管瓣膜」团队,日前收治80岁患者唐妈妈,她在72岁时罹患主动脉瓣膜狭窄合併升主动脉瘤,由北荣心臟外科张效煌医师评估施行传统开心手术,置换主动脉瓣膜,同时进行升主动脉修补,术后復原良好。但近期因走路、爬楼梯会喘再度就医,经检查发现第一次置换植入的猪瓣膜因退化造成狭窄,需再次手术。张医师考量唐妈妈已届高龄,建议施行「瓣中瓣手术」。

院方表示,这是升级版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就是利用导管将新的支架瓣膜放置在出问题的瓣膜处,撑开旧瓣膜开口,以「瓣中瓣」技术,让瓣膜得以正常运作。

传统开心手术与TAVI手术比较表。(资料来源/台北荣总提供)
传统开心手术与TAVI手术比较表。(资料来源/台北荣总提供)

由于「瓣中瓣」技术能让瓣膜得以正常运作,同时手术时间仅需约50分钟,不需全身麻醉及插管,以无痛方式进行,伤口小、復原时间短,风险低,对年长患者伤害小。

张效煌医师表示,TAVI医材已于今(110)年2月纳入健保给付,只要80岁以上患者、曾接受心臟手术,经由二位心臟专科医师判定开刀危险性过高的患者皆可适用,大幅减轻病人医疗负担,为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新选择。

#台北荣总 #主动脉瓣膜狭窄 #瓣膜 #瓣中瓣手术 #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