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民眾进出医院意愿,奇美医学中心统计今年前5个月大肠癌筛检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6%,医师盼民眾在疫情获控制后积极安排。
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王宿鸿今天表示,根据卫生福利部民国107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大肠癌仍高居10大癌症发生率榜首,国家防治策略最重要的是提供50至75岁民眾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若呈现阳性反应时,则需接受进一步的大肠镜检查,希望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王宿鸿表示,过去1年多时间因为疫情影响,降低民眾就医筛检和检查意愿,比较奇美医学中心108年1月至5月、109年1月至5月及110年1月至5月,大肠癌筛检累积总量分别为5502、5366及4506人,等于今年前5个月比去年同期减少16%。
他说,大肠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检查,也有治疗的意义,因大多数癌症都是从小小的腺瘤(俗称的瘜肉)开始长起,检查时若可以将这些瘜肉诊断出来并完整切除掉,日后得到大肠癌的机率必然下降。
王宿鸿表示,很多人听到大肠镜检查时会害怕疼痛等不适感,但现今大肠镜随着技术突破和仪器的进展,也不再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检查,有许多技术可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
他说,大肠瘜肉和癌前病变的变化不会停止,呼吁民眾不要轻忽,在疫情控制稳定后,仍应极积安排接受筛检。(编辑:李锡璋)1100608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