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靠着迅速反应及民眾配合,维持近一年正常生活,却在5月病例暴增破万,举国措手不及。英国《卫报》分析,台湾成为「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源于过于自信可以防堵病毒,低估变异病毒株的传染性,且在全球缺货、地缘政治的干扰下无法取得足够疫苗,是典型的「没有为疫情爆发做足准备」。

●「我们想也许可以控制疫情……」 专家: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

多位专家告诉《卫报》,新冠病毒虽已在全球爆发,台湾当局却没有意识到新病毒株的知识,没能认知通风对抗气融胶传播、大规模筛检、及早严格封锁措施的重要和有效性。专家认为,台湾俨然是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

「当局认为可以透过疫调、精准检测控制疫情,此举却受到变异病毒株的挑战,并在母亲节扩大传播。」前副总统陈建仁坦承,台湾以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围堵,但病毒太过险恶。

台湾中央疫情流行指挥中心则表示,已经谘询了国外专家,改变防疫策略,也承认「我们边境管制很有效,但是国内防疫措施仍有改善空间」。

美国奥瑞冈州州立大学教授纪骏辉认为,疫情爆发的速度和规模,使政府措手不及。台湾过去成功度过四次紧急状况,包含钻石公主号、海军军舰、飞行员染疫、部桃事件等,让政府和社会过度自信,即使在社区传播期间,母亲节聚会人潮不减。

报导提到,直到5月19日,中央疫情流行指挥中心公布264例病例,宣布进入三级警戒,限制集会、强制戴口罩、关闭娱乐场所和学校,但仍允许餐厅内用,也鼓励在家工作,但没有任何补助措施。

另外,台湾当局没有重视大量筛检的需求,直到五月底,「校正回归」上百案例到过去几日的案例,引发要求严格封城的呼声。

中研院研究员倪诚志向《卫报》表示,以资料分析观点而言令人失望,应避免用校正过的数字讨论趋势,因为可能导致今日数据被低估。

英国《卫报》分析,台湾成为「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源于过于自信可以防堵病毒,低估变异病毒株的传染性、无法取得足够疫苗,是典型的「没有为疫情爆发做足准备」。(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英国《卫报》分析,台湾成为「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源于过于自信可以防堵病毒,低估变异病毒株的传染性、无法取得足够疫苗,是典型的「没有为疫情爆发做足准备」。(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政治也淌浑水 封不封城、疫苗数量一大挑战

台湾正在尝试全球各国曾经执行过的防疫策略:「在部分封锁下,保持经济开放」,但报导却表示,此举在澳洲墨尔本却是以巨大损失和更长的封锁收场,以至于只要出现新病例就会再次快速严格封锁。报导观察,台湾当局似乎相当反对严格的封锁措施,并一再重新定义封城的条件。

「防疫有一定的措施和节奏,太强的措施不一定最好。」中央疫情指挥中心表示,必须施加适当限制,以免对社会造成太大伤害,并表示进入第四级也非全面封锁。

振兴医院顏慕庸教授表示,疫情爆发以来情况已经改善许多,关键是观察封锁措施内的病例数和风险程度,他担心,病例数太多会压垮医疗量能,增加病毒回到社区的风险。他提到,这情况在纽约、义大利北部都发生过,因此需要「必要且规划过」的封锁。

《卫报》分析,三级警戒很大一部分仰赖民眾自主,但是企业对员工在家工作有所迟疑。陈时中曾指出,年轻人病例比例增加,是因为年轻族群松懈了。不过,此举却在网路炎上,因为政府并没有强迫远距工作,以至于许多人被迫在通风不良的办公室上班。而发生在移工宿舍的群聚,也引发人们指责政府反应太慢,无法保护弱势族群。

至于疫苗议题,全球台湾医卫总会会长张武修指出,政府太晚认真思考疫苗问题,「政府认为民眾会配合戴口罩,也能保持社交距离,因此(不急着买疫苗)没关系。」

美国奥瑞冈州州立大学教授纪骏辉说,三级警戒确实严格,但他也质疑政府是否实能施加更多限制。他也担心针对无症状或潜伏期感染者的防护,政府提醒不够多。纪骏辉呼吁,应假设不与你同住的人,都是可能的感染者,之后两周应避免在室内群聚。

文章来源: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医疗网 #新冠肺炎 #台湾 #全球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