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表示,看到欧盟推出符合GDPR的数位身分皮夹,猛然一惊,我们又在看别人的车尾灯吗?由于这项宣示,是紧接6月2日欧洲央行CBDC报告之后出炉,国外媒体报导往往强调Wallet,中文翻译也译为钱包,其实如译为皮夹,可能较为接近原构想的旨意(Wallet内容多样,不只是钱)。
欧盟的宣布,主要是一项数位身分(Digital Identity)的框架,旨在为人民、企业提供数位身分,以证明各种个人属性(例如绑定驾照、文凭、银行帐户、报税,甚至医疗病歷等),运用广泛,可结合各种公私服务,既不限于与金钱有关,译为皮夹,应比译为钱包为宜。欧盟强调,这一「数位身分皮夹」将允许所有欧洲民眾,得在无需使用私人身分证明,或在不必要提供个资情况下,使用各种线上服务。最重要的是,这一数位身分皮夹,符合欧洲个资保护规定(GDPR),欧洲人可完全追踪、掌控其所分享的数据去处,也可以剔除不愿纳入皮夹的个资。而且,欧盟执委会希望这项数位身分皮夹能在2022年9月正式上路。
陈(冲)指出,我们平常苦于各种凭证的提供,例如自然人凭证、金融凭证、工商凭证、健保卡、数位身分证(拟议中)等,功能又都很阳春;疫情来临时又有实联制、台北通、1922简讯实联、QR code扫描等,一时无所适从,是不是有点烦恼?如果请欧盟Thierry Breton来谘询,可能就有答案。Breton是欧盟负责数位政策的执行委员,他在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访问时说得传神,The new digital ID will give every European the keys to their digital twin,甚么是数位双胞胎?典雅的说法,就是「数位分身」,每个人有个全功能的数位分身(或数位身分证),还烦甚么报税凭证?还谈甚么实联制?
陈(冲)强调,四年前说Made in Future,现在恐怕要说Made in Now,台湾再不快点,就要Made in Past了,当然也不能急就章,欧盟也认知,EU citizens not only expect a high level of security but also convenience….where they need official identification.,要安全,也要便捷的数位分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