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庵庙埕与街区改造后的面貌。(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万福庵庙埕与街区改造后的面貌。(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市定古蹟万福庵照墙近来完成新作石材铺面,不再恢復画设停车线,提高庙埕空间质感,搭配修復中的市定古蹟陈世兴宅迁移既有路灯,重视古蹟场域整体感营造,加上叶石涛着作描述此地文句及相关府城石刻,增加歷史街区空间自明性,也让居民更意识老街存在价值,未来待陈世兴古蹟修復完成,将更添街区古味。

台南市文化局投入约1700余万元改造「古蹟万福庵照墙及陈世兴宅周边街区」,这也是台南市「再现赤崁署光计画」子计画之一。基地属府城歷史发展之重要核心地区,街廓坐落有直辖市定古蹟「万福庵照墙」、「陈世兴宅」,并邻近赤嵌楼、祀典武庙、大天后宫等国定古蹟,现况仍维持旧有空间纹理关系,形塑整体歷史街区及文化园区、古蹟氛围,为本案改造重点。

其中,万福庵为街区最重要庵寺之一,也是文学家叶石涛在小说〈魁儡巷与关三姑〉、同名作品〈万福庵〉屡屡提到的场景。

文化局指出,街区工程为避免大规模二次开挖,过程一併邀请管线单位、里长参与,一次完成。目前陈世兴古宅后方巷弄已有民居自发性整备活化旧有房屋,一扫过去幽暗窳陋之环境,达到活化振兴之综效。

文化局说,全国首开先例的《台南市歷史街区振兴自治条例》自2012年7月11日起公布施行,为本市文化宪章确立迈出重要一步。依自治条例指导,相关主轴政策渐次展开,包含「歷史街区调查及拟定计画」、「歷史老屋培力辅导计画」等政策性计画;另一主要政策为歷史街区公共领域改造,也是促进歷史街区活化的重要触媒,不仅改善住民生活环境,再现歷史巷弄风华,并提高老屋再利用活化诱因。

#歷史街区 #万福 #照墙 #陈世兴宅 #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