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又快又急,加上「快乐缺氧」的特殊徵兆,许多患者会在尚无不适的状况下,被医护人员告知需要插管,因此产生畏惧、抗拒的心理,恐致延误治疗。
●新冠肺炎插管 病人拔管转病房
台北慈济医院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重度级急救责任医院,已成功为44名插管病人拔管,顺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轻者32岁,最年长者90岁。胸腔内科蓝冑进主任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为了抢救生命,更有争取时间让药物发挥作用、助于提早拔管的多重用意。
●病患长时间缺氧 插管帮助呼吸
一般而言,临床医师会依据病患动脉内氧气的压力(PaO2)以及给氧分率(FiO2)来评估病人的氧合指数,确认是否缺氧。如果需要插管,会适时使用镇定剂、肌肉松弛剂协助病患放松,减缓不适,而新冠肺炎患者因具传染风险,医护人员须着全套隔离装备,不仅影响手感、视野,也增加插管难度,因此,往往会与麻醉科医师共同合作。
此外,病患氧气浓度不足(氧合指数小于150mmHg)、呼吸费力,严重至辅助肌肉明显用力,以及出现意识障碍甚至休克,都是临床医师会考虑插管的情况。
●插管后观察 可自主呼吸即可拔管
蓝冑进主任说明,插管后若病况稳定,医疗团队会逐步将镇定药物减量,调整呼吸机的压力模式,从完全由机器帮助呼吸,改成辅助呼吸的模式,最后再执行自主呼吸训练,若插管病人可以在不倚靠机器的状态下自主呼吸半小时到两小时,就可以考虑拔管。
●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 避免插管
插管不是没有希望,但对许多新冠肺炎患者而言,碍于自身没有不适的缘故,当临床端给予医疗建议时,往往无法接受。蓝冑进主任特别说到:「现在针对缺氧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临床也会视病人情况予以经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降低插管机率甚或有改善呼吸衰竭,免于插管的可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