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巿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今日在脸书贴文表示,据英国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混打临床试验Com-Cov研究显示,AZ/BNT混打是可行的方式,AZ/BNT混打产生的抗体浓度是AZx2的9倍。卫福部李秉颖医师回应,用抗体数据来认证混打可行性的作法,就是一种免疫桥接,讲混打,主要是因为不想打某种疫苗。全国防疫协会理事长王任贤,忍不住上节目回击。
混打疫苗有什么风险?李秉颖说,「混打疫苗的风险,做实验才知道。」理论上非活性疫苗(AZ、BNT、莫德纳、国产疫苗等),并非使用活病毒,施打后的免疫反应就是发炎而已,理论上不会有特殊的风险。不过实际观察,李秉颖提到,RNA疫苗有心肌炎、过敏性休克的风险;腺病毒疫苗也有过敏性休克、血栓的风险,「如果打了第一剂是AZ疫苗有血栓,第二剂打其他疫苗就没有血栓风险,混打的风险是随着目前施打的疫苗种类特性来决定。
全国防疫协会理事长王任贤,今(29日)在《中天新闻》「头条开讲」节目表示,李秉颖是他同学,他一天到晚就喜欢弄这些歪理出来,对于疫苗混打就是免疫桥接说法,他认为,这是护航不遗余力的说法。
至于免疫桥接跟混打有何不同?王任贤解释,混打是指原本就有已有效的疫苗,来加强其效力,因此能够合理推断,混打能够防止Delta病毒,但是免疫桥接不一样,拿完全不知道效果的疫苗去桥接,当然不同,一个是已知,一个是未知,当然没办法相提并论,这不是同个级别的东西,如果疫苗本身就烂,又要免疫桥接是要怎么比,如果疫苗本来就有效,AZ+BNT比两剂都打AZ的话,因此,当然可以合理推断。李秉颖又在制造一些很奇怪的金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