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牌檔到老香港风华,从建筑丰采到街边样貌
一笔一画绘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见证新旧光景,最暖的温情细诉
「蛇窦」是什么?「蛇王」又在哪出没?人情味大牌檔在哪?
在香港「搭枱文化」很常见,那「藤条炆猪肉」滋味又如何?
茶餐厅、路边摊檔,港剧和电影里公屋「师奶」的真实生活是……
原来,赛马在早期是只有洋人才能参与的活动,华人不能玩!
过去英女王、菲立普亲王曾经造访过的地方有哪些?你知道吗?
或许,世人已来不及参与香港的那段闪耀,但仍可透过文化和古蹟,去认识与了解她。
没有过去的建设和付出,何来今天的进步繁荣!
很现实的,正因为社会动盪才使人们开始关注过去,
并重新审视所有歷史,让人们肯定香港百年的存在。
过去── 那些充满香港集体印象的百年印记,因时代而逐渐淡忘。
现在── 透过手绘记录,本书带你回味经典时刻,重拾久违风范。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自19世纪开埠以来,香港从渔港到国际金融中心,
歷经百年,这段 made in HK 惊艳、璀璨且迷人的发展史。
从香港人的日常饮食文化、街边建筑风格等人文、生活角度,
看前人们如何辛勤开拓,成就了小岛东方之珠的繁盛奇蹟,
与后人协力传承、守护,那将面临波澜风霜的美好老味道。
一个香港人的真情细诉 一份难以割舍的旧情怀
西元1841年1月26日,是「香港」开埠的日子。
这才发现,原来香港人已默默地关注起自身的歷史了。
某天,百年古蹟因一场清拆工程而被意外发掘并破坏,普通的香港小市民为了保护古蹟,
竟奋不顾身的挡在推土机前,不理会推土机正在运作的危险,也坚持爬上控制台强行阻止。
这为的是什么?正是用尽自己的方法,保护香港人所重视的百年歷史。
从英国殖民歷史到回归中国,香港的建筑、生活甚至是文化,都值得世人认识和记忆。
承传歷代的「狮子山精神」,让香港人的故事永远流传
【精彩书摘】
香港人的集体生活回忆「公共屋邨」
香港的公共屋邨,俗称「公屋」,是土生土长香港人的回忆。过去香港经济刚刚开始发展时,大多数的基层人民都是居住在寮屋村内,经济条件普遍差,到了五十年代,殖民政府为了安抚居民、协助民生,便兴建起徙置区。到了六十年代,为了实践人人上楼有屋住,还推出了「政府廉租屋计划」,让人民可以用低廉的租金承租政府房间,所以当时的公营房屋就称为「廉租屋」。于是人们都有瓦遮头,并且有了自己的家。直到1973年「徙置事务处」与「屋建会」两大政府建屋部门,合併为现在的「房屋署」,从此所有廉租屋及徙置大厦均合称为「公共房屋」。
在旧式公屋中可以看到长长的走廊,把无数户人家连结起来,每家每户有自己的间隔和铁闸大门,走廊及大堂成为了孩童玩耍的天地,有些还没完成功课的孩童,就只能隔着铁闸和布帘偷望着外面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守望相助的街坊邻里,大人们会把麻雀枱抬到走廊正中央,隔壁邻舍就像约好般准时齐集「开枱」,这一切都是以往公屋独有的常态,而且当时的香港人更在公屋里衍生出各种屋邨文化及情谊,还有无数的小城故事。此外,公屋更孕育出不少天王巨星及名人。
歷史最悠久的屋邨──美荷楼 石硖尾邨
‧落成年份:1954年
‧古物建筑评级:一级歷史建筑物
‧地址:九龙深水埗石硖尾邨41座
香港最初的公共房屋就是石硖尾邨,因在一九五三年的圣诞夜里,石硖尾寮屋区发生大火,导致五万多名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进而迫使当时的殖民政府逼不得已,直接干预香港的房屋事务,并于灾场原地起兴建起两层高的「包寧平房」和徙置大厦,然后打造出了第一个公共屋邨「石硖尾邨」。
屋邨于1954至1963年期间逐步落成,共有29座6至7层高的H型徙置大厦,每个单位约只有120平方尺(约为台湾的3坪),供5个成年人居住。单位内没有水电供应,至于厕所、浴室及水龙头都统一建在每楼层的正中央,居民的生活日常不是待在自己的房子内,就是在长长的走廊上跟邻居交流及乘凉。至于美荷楼则是首批建成的八座徙置大厦中的其中一座,并只称为H座,直到1981年大厦重新改建,并为每个单位加入独立厨房及厕所后,从此正式命名为「美荷楼」。到了2000年石硖尾邨的旧式大厦都要进行清拆重建,后来只剩4座没有被拆卸,并以其他计划一起进行但却被荒废了多年。最后在2009年,美荷楼正式动工改建为青年旅馆,同时加入了大量现代化的公用设施,并于2013年竣工成为了现在的美荷楼青年旅舍。
被遗忘的歷史
在1956年的九龙双十暴动期间,石硖尾邨内的居民大部分都支持中华民国,因此在双十节期间,居民就在邨内挂起了满满的中华民国国旗。不过美荷楼也因高挂着「中华民国万万岁」的六层高高幡,便成为了暴动的核心地带。
(本文摘自《香港百年》/创意市集)
【作者简介】
雪姬 (Suki Yeung)
香港土生土长的「烦」忙女生,既是全职平面设计师,亦是旅游作家;2017年起获委任为韩国旅游宣传大使之一至今,着有两本旅游书。
身为80后的雪姬,经歷过香港最丰盛文明的时代,也经歷了香港近年最让世人刻骨铭心的社会动盪和世纪之疫。作为以「善忘又冷漠」而闻名的香港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在意香港这个家;过去一直想要离开香港的心,来到今天,这颗「爱港」的心终于被唤醒,于是想就此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园,更要为这个曾经是世界最美的城市「香港」,作出一点点贡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