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上周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法案,预计2026年起正式对出口至欧盟的高碳排产品课徵关税,多位民进党立委今(21)日共同表示,应儘速将《温管法》大修成《气候变迁行动法》,藉此达成国际净零路径,并研议台湾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也要求「财经部门别再当路人。」

欧盟执委会自2019年底提出绿色政纲(EU Green Deal),宣示2050年达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今年7月14日进一步公布于2030年降低55%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包括全球关注的「碳边境调整机制」法案,第一波管制产品包括水泥、钢铁、铝业、肥料及发电业等5大行业,预计2023至2025年间试运行,2026年起正式对出口至欧盟的高碳排产品课徵关税。

据此,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民进党立委洪申翰、蔡其昌、苏巧慧及林楚茵等邀集专家学者,共同召开「当欧盟推出碳关税,台湾气候行动与产业的下一步在哪?」线上记者会,提出应速修《温管法》为《气候变迁行动法》、完备台湾碳定价、各部会启动净零路径等主张,政府应积极提出方案帮助产业低碳转型,也要求财经部门别再当路人。

蔡其昌表示,碳排放已经不是零成本,相较于过去企业将减碳当作企业形象,现在则是关乎企业的竞争与生存,目前立法院已经有7个由立法委员所提温管法修正案版本,行政院要加紧脚步提出版本,目标在本会期完成审议。

洪申翰表示,贸易出口导向的台湾,必须积极拿出策略因应,台湾要迈向净零,《温管法》全面翻修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去年底20位跨党派立委联合提出的《气候变迁行动法》草案就包含碳费制定的内容,这也是因应欧盟碳关税的必要制度。

苏巧慧指出,年初环保署曾经透露,将会採取每吨二氧化碳收100元台币的费率,但是各界对于这么低的费率,能否达到促进减碳,与国际接轨仍有疑虑,环保署去年七月与英国在台办事处合作委托英国智库所做的报告,也建议台湾碳费应该从每吨300元台币的费率开始。

林楚茵建议,政府可採取碳费先行、接轨碳税的方式,让台湾企业先适应碳费成本,利用政府经费逐步减碳,日后才能接轨欧盟,「你终究是要缴碳关税的,何不先缴给自己人?」

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研究员倪茂庭认为,台湾应把握2023至2025年CBAM试运行阶段申报义务的机会,检视国内碳价规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应提高产业低碳转型诱因与公正转型的重视,财政部更应全面思考化石燃料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一步修订相关税费规则。

#欧盟 #关税 #台湾 #边境 #温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