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业工业产业主持人刘彦伯表示,在供应链管理中,透明化已成为管理阶层必须注意的关键议题,才能使企业成长并控制风险,供应链透明化主要是提高供应链中企业内部採购、制造与仓储流程、供应商制造、品质控管与配送过程,以及内外部利害关系人所有影响价值提升的攸关资讯能见度、可追溯性及透明度,其实现方式则是在整个供应链中收集与共享资讯,并传达给经授权的内外部利害关系人。

刘彦伯指出,根据《KPMG全球供应链调查》中显示,70%的受访企业认为其供应链非常复杂及困难。C level针对供应链及风险管理的八大观点:57%认为难以体认企业会面临到的风险范围、56%没使用即时回报的系统追踪机制,50%表示採购工具的支出不到总支出的10%、29%认为没有正式的机制来控管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29%表示其企业没有控管业务流程之风险、27%相信原物料价格存在「几乎肯定」的风险、13%表示对供应链点对点具有完整的能见度,最后,在衡量供应链透明度时的利益衝突及特定需求无法得到量化,C level则认为比例增加。刘彦伯表示,这代表企业无法掌握上游供应链不透明的运作,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甚至是供应链中断。

刘彦伯说明,这两年台湾制造业面临的断料问题,很多企业认为是因为大厂囤积或宅经济造成的原物料短缺。因疫情限制移工入境更让原本就短缺的现场劳工雪上加霜,企业很多的订单交货排程已经排到2022年底,今年已经无法再接单,这是一个全球产业因供需资讯不对称造成的塞车现象,必须系统化的让供应链情报透明才有机会缓解。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刘彦伯指出,疫情导致边境封锁与停工,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一开始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组车制造现场的零库存造成停工待料,导致现金流不足。

KPMG安侯建业税务部执行副总林嘉彦则说,许多台湾的厂商选择扩增海外生产基地或供应链生态系,会考虑非常多的条件,包括当地的土地取得成本、劳工薪资成本、税务优惠、配送成本以及环保法令规范、文化衝击评估等等。KPMG建议可以採用价值链管理优化方法,来评估企业设置共享服务中心或称营运总部、总管理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辅以全球资产配置与设厂流程、人力优化的方法,协助企业优化供应链。

林嘉彦认为,企业在评估海外生产基地或研发据点或甚至是海外业务销售模式,其经销体系、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物流配销、发货仓库等,必须考量关税、匯率波动、移转订价、企业税、员工薪资税以及各种附加成本,兼顾最佳的整体成本,尤其各国都对「经济实质」更加重视,利润必须在价值创造地被课税,此趋势强化了租税管理政策与价值链管理优化的连结。

近期G7也积极推进全球企业最低税负等新制度,欧盟也在推行公开国别报告,要求企业对公眾等利害关系人揭露更多税务资讯,这些新措施都可看到各国政府对加强租税的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故现在租税政策管理跟供应链管理的连结更深。

从企业风险管理与永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刘彦伯认为,供应链所有的利害关系人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气候变迁与碳中和的议题,许多的跨国知名企业要求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要符合节能减碳的要求,对于职场环境、福利政策以及原料的追溯鑑别,甚至是採购团队的操守、文化与人道都是检核的重点。

#全球 #系统 #供应链 #风险 #KP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