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獠次郎专栏】里港双慈宫的由来,相传是在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一年),当时有一位不知名的商人从福建省漳州渡海来台,随身携带湄州妈祖香火护身,途经里港东门郊外(即现在铁店村)时,因患重病而倒卧在附近的竹篱下奄奄一息,这时有一居民路过,忽遥见竹篱上发出毫光灿烂,宛如一盏明灯,他连忙趋前查看,就发现那名商人倒卧在地,而那如明灯般的毫光,正是从他垂挂在竹篱上的手中所握的香火袋发出的,于是居民赶紧进庄奔告请人来救,无奈最后仍回天乏术,商人病重不治,因此庄民合力将该商人厚葬后,香火袋就奉迎回庄建庙供奉。
初建之庙宇乃简陋的草茅竹舍,至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才由地方出身钦赐主簿黄兆茂、太学生陈开基及地方士绅等筹资改建,当时称为「天后宫」。
据传建庙当时,一阵大雨倾盆,二重溪流暴涨,深山洪流夹带着大批原木滚滚而下,居民拾获一根大流木「百日青」,经眾议奉献雕塑湄洲妈祖神像之用,于是分刻了三尊妈祖金身,一尊为镇殿妈祖、一尊分灵给土库双慈宫,而另一尊妈祖,据耆老传言,道光年间,闽、客械斗,美浓客家人围攻里港,撤退时将里港妈祖庙一尊妈祖金身(二妈)欲抬回美浓,但到手巾寮附近路上即碰上由旗山来救里港的义民,因此放下妈祖及神轿而逃,旗山人向妈祖请示要住旗山或送回里港,妈祖回应要住旗山,遂由旗山人迎回供奉,但「双侠」跟「双慈宫」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我们接着继续看下去……
话说清嘉庆十年(西元一八零五年)十一月,就在「海盗王」蔡牵先起事沪尾,再占领凤山,声东击西的计谋得逞后,遂趁虚攻进鹿耳门,但由于台湾县令薛志亮号召义民协助清军防卫府城,使得蔡牵大军虽包围了府城,却在久攻不破的情况下,给予清廷调兵遣将来台湾援救解围的机会。
因此,十二月二十四日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就率澎湖副将王得禄等领兵抵达了鹿耳门外海。而在此同时,都司陈阶陞等已重新收復台湾北部的淡水沪尾、艋舺地区,于是总兵爱新泰见援兵已至,率兵出师北门,并派遣吉凌阿率兵出东门,两军会师与蔡牵大战于柴头港。
蔡牵腹背受敌,断尾求生,自炸船舰堵鹿耳门,以阻李长庚率清军兵船进入台江内海,却也因此自断了退路。
就这样,双方相互对峙的胶着情势,一直持续到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零六年)二月二日才出现了转变,由于蔡牵受困沉舟之计,清廷水师的船舰无法驶入台江内海支援,于是李长庚就遣许松年与王得禄率兵乘小船夜入台江内海,出其不意,一举烧了蔡牵的船舰二十余艘,又夺其船九艘,清开了水道,使李长庚得以趁机率清军水师进入台江内海,攻占城北的柴头港(今台南市北区),建立了反攻据点。
府城清军及义勇见状,士气大振,遂决定趁此机会全力出击,配合李长庚的水师援军,採取水陆夹攻的方式,对洲仔尾(今永康)的蔡牵据点展开大规模的反攻行动,最后蔡牵不敌,率残部三十余艘船在二月初六日趁夜逃亡,李长庚率军追去,府城之围解除,蔡牵攻台行动宣告失败。
而后,台湾总兵爱新泰重新整装,遂于二月十二日挥军南下,结果吴淮泗听闻蔡牵被攻克后,知大势已去,早已率眾四散而逃,于是二月十五日爱新泰不费任何吹灰之力,即收復被占领八十余日的凤山埤头城,守备陈名声、同知钱澍也自内埔返回埤头,与总兵爱新泰开始会剿四窜的余贼。
由于县令吴兆麟是在砖仔窑庄遇害,且当时居民竟见死不救,因此陈名声便认定砖仔窑附近各庄都是吴淮泗的同党,所以就对这些村庄展开清庄,造成很多无辜民眾受害,尤其是吴县令自刎而死之处砖仔窑庄坪仔头,这个村庄竟全村遭灭,一个活口也不留,而坪仔头附近的村庄也无一幸免,都受到波及,各庄被官府捕杀的民眾亦不计其数,因此当官府前来「双侠」罗光汉、罗光明兄弟所居住的村庄,以搜查叛乱份子的名义,要求所有庄民都到庙埕集合时,罗光汉、罗光明兄弟察觉事有蹊跷而不愿配合,没想到官兵竟强行拖人,甚至直接砍杀,终于引发「双侠」的不满,挺身对抗官府。
他们分别抄起刀剑,以及重达近百斤的铜盾,手起刀落,先斩杀了前来搜捕的官兵,再衝入庙埕,袭杀那些实为刽子手的狗官,解救了庄里无辜的百姓,即使面对随后赶来的火铳队,双侠铜盾在手也丝毫不惧,抵挡掉子弹之后,再行衝杀突围,足见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臂力更是过人,据说双侠兄弟俩平日挑水,是不用小水桶繫绳入井打水再倒入大水桶的,而是直接以挑担将大水桶伸入井中取水,藉以锻炼强健的臂力,所以才能使得动手中这些重达近百斤的刀剑铜盾而恍若无物。
不但如此,双侠兄弟联手,攻守兼备,互补长短,配合得天衣无缝,威力遽增,以致围捕的官兵根本就近不了身,更休想要拿下他们,但毕竟猛虎难抵猴群,面对前仆后继、蜂拥而上的大批官兵,双侠也不恋战,且战且走,当他们退到下淡水溪畔时,因为竹筏只有一艘,所以他们一渡溪,官兵都被滞留在岸边,而双侠暂时摆脱了追逐后,便往东北方向逃入里港庄内,投靠至友人的家中躲藏,准备前往府城控告这些滥杀无辜的狗官。
但没想到友人却出卖了他们,使双侠被围困在屋宅内,官兵不敢冒然攻坚,于是利用「风鼓」从窗户吹入石灰,企图灼伤双侠的眼睛。所以待兄弟俩发觉情势危急,正要突围时,大哥光汉的眼睛已中灰失明,小弟光明本已衝出屋外,却不见大哥跟来,遂又转身入屋,也不幸中灰,最后双双被捕,被押解回到庄内,与另外七位抗官的百姓一起斩首示眾,由于庄民感念他们的义举,不忍其人头落地沾染尘土,于是特地在行刑的时候,摆了一个木桶在他们每一人的面前,以承接斩落下来的人头,所以此庄日后就被称为「九脚桶」,就是九个桶子的意思,以纪念双侠及其他七位义士。
然而,陈名声的「清庄」行动并没有因为「双侠」的牺牲而停止,反倒是更加地如火如荼在进行,以致下淡水溪沿岸的居民,每日生活在风声鹤戾的紧张状态之下,造成民怨沸腾,眼看又将掀起另一波抗官起义事件,所幸当时府城教谕郑兼才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太过于残酷,因此上书巡道庆保,请求停止清庄,才适时阻止了另一场悲剧的发生。
而因为双侠兄弟当时是被官府列为「反贼」的人物,因此家属领回尸首后,将他们葬在「瓦厝仔」公墓时,墓碑并没有书写任何字样,只有竖立一块红砖聊作标记,所以之后每年扫墓,全凭长辈用言语传述他们的事迹给后代得知,即使现在已改朝换代,事过境迁,但其后代依然低调不敢张扬,默默地祭祀着双侠。
至于双侠当时所使用的刀剑铜盾,据传在他们被捕的时候,都被里港友人收为己有,之后存放在里港双慈宫中,听说直到日据时期都还有人见过,铜盾上还铸有罗光汉、罗光明字样,但迄今下落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本名刘自仁,台湾大百科徵稿比赛两届冠军,着有《台湾奇庙故事》等着作
照片来源:作者部落格
●经授权刊载,原文出处浪人斋部落格。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