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程富阳专栏】本周海峡两岸,可说都面临了水气之灾与威胁;台湾遭临来自西太平洋的「烟花颱」袭扰,还好只是掠过,算是擦边球,跟她命名中具有灿烂即结束的语意相似,算是有惊无险。
但大陆河南郑州却遭遇从风忽骤来的暴雨逐惊雷,千年一见的洪患肆虐,让数以千计的民房公路倒塌毁损,超逾百人的死亡失踪,更达数百万人受到严重生活的影响;从网路的直播处处可见,一个现代化城市在面对天灾无情的肆虐下,无论是强健的身躯,坚固的建筑,现代的科技,古老的文明,都是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脆弱。
大陆这场洪患的伤亡人数,虽远比不上2008年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但其受灾的广度和深度却一点不比前者轻;大陆河南的郑州,不但是中国武学少林寺的发源地,也是闻名遐迩的古城开封府之所,更是举世瞩目古文明遗址龙冈艺术石窟的藏身之处;但它还有一个乏人听闻的秘密军事基地,那就是,它也是中共对台作战的军事总指挥中心;据闻位在郑州的「中国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学校里头就具有对台地区作战1:1的模型图样;此次该中心所有攻台资料,大部亦随洪水而付之流水,虽内容或有浮夸,但亦值得警惕。
但我们更关切的是,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洪患中,两岸之间到底呈现的是怎样的关系与情景;犹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肇发,台湾无论政府或民间,不管企业或宗教,无不基于民族之情,同袍之爱,慈善之心,立即发出广大的救援能量,为两岸深化了「两岸一家亲」的政治氛围;而在隔年(2009),当台湾发生了「莫拉克风灾」,致南投小林村一夕灭村,大陆也在第一时间提供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与精神慰问,为两岸共同见证了一段「共赴国难」的感人抗灾行动。
但自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总统后,即片面撕毁了前朝中国国民党主政时,与中共在1992年于香港会谈所建立的「九二共识」,两岸从此渐行渐远,终至冷漠对峙;把昔日两岸本处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光景,演变到如今「相看两生厌,两岸隔着万重山。」的处境,令人不甚嘘唏!
观察民进党,自2016年再度取得台湾政权的近6年中,两岸所制造的「颱风」何止一次,但我们岂能冀望每次台湾遭逢之颱,尽如今日所遇的「烟花」,只是幸运的沿岸划过,浅嚐即止,及只凭靠因大陆水患的揭露,而暸解对岸已完成以武力取台的准备讯息。
而两岸纵使在面临如此紧张的局势,双方此刻,不但关闭了官方陆委会与国台办的交涉平台,连民间性质的海协会、海基会亦形同陌路;这种毫无互信与沟通的关系,我们又岂能保障两岸不会因稍有误判,而让烟花酿成了火焰。
相对于国民党主政时期,两岸发生天灾时,彼此所展现那种民胞物与的即时赴援,可说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却只能相互遇难而抛掷官方式的冷漠关切与回覆,甚至有人呛声:「谁捐河南水灾就骂谁王八蛋。」这种暴露人性的丑陋,徒令两岸犹若置身于李白《蜀道难》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困境;回顾两岸曾经一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温馨,对照今日「危乎高哉!蜀道难于上青天!」的险境,两岸人民岂能不怅然同问,何以致此?
「烟花」总在寂静的夜空中爆开时,绽放出七彩的美丽,让人忘记了它在爆发时的潜在巨大危险;这次台湾回眸一灿的「烟花颱」,是否因她擦肩而过,我们只看到她绚烂的瞬间,而忽视她可能爆发的危机;而大陆此次河南郑州水患,是否也会令其深刻领会:「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此种自然剧变与生民骤逝的惕警;而这岂非更是两岸在面对这场「烟花」与「洪灾」时,所应激存的省思?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