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王先生起初在外院被诊断为第2型糖尿病,但经过一段时间,即使规律服药,血糖数值仍居高不下,短短1年内就3度因为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而送医,除了常跑医院急诊,也担心高血糖状态会造成昏迷休克或死亡。所幸,经医师安排自体抗体检测才确定王先生罹患的是1.5型糖尿病,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相当稳定,也没有再因为血糖飙高或酮酸中毒急诊就医。

●当心1.5型糖尿病上身 年轻族群、体型消瘦者也需注意血糖问题

许多人对糖尿病的既定印象是好发于中老年之慢性病,但其实糖尿病的类型多样,除了大眾熟知、好发于中老年的第2型糖尿病,与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的第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较少人知晓的「1.5型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

然而1.5型糖尿病患的胰岛细胞受损速度较缓慢,因此发病年龄通常比第1型糖尿病再年长一些,大多是25岁至40岁之间,所以常被误诊为第2型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1.5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体型偏瘦,且初期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确诊延迟,若没有及时补充胰岛素治疗,在胰臟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下,出现糖尿病併发症的风险极高。

义大医院新陈代谢科姜和均医师表示,1.5型糖尿病与第1型糖尿病相似,皆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攻击自身胰岛细胞的现象,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因此需要补充胰岛素来治疗。

●胰岛素百年里程碑 医盼糖友提升胰岛素接受度

无论是第1型或1.5型糖尿病,由于年轻病友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上部分患者因为担心同侪、同事眼光而排斥注射胰岛素治疗,在血糖控制上经常力不从心。

姜和均医师指出,胰岛素有助于控制血糖,及早使用还有保存胰岛细胞功能的效果,而对于1.5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岛细胞逐渐丧失功能,口服药物治疗会逐渐失效,造成血糖控制不佳,最终仍需使用胰岛素介入治疗。

胰岛素问世至今100周年,百年进展中也开发出相当多样性的胰岛素,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剂型,因应临床需求,也发展出含有双成份的复方胰岛素笔针,针对饭前饭后血糖同时控制,大幅增进治疗的便利性。

姜和均医师指出,1.5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细胞逐渐丧失功能,口服药物治疗会逐渐失效,正确诊断并且及早使用胰岛素有助于保护胰臟功能。(示意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姜和均医师指出,1.5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细胞逐渐丧失功能,口服药物治疗会逐渐失效,正确诊断并且及早使用胰岛素有助于保护胰臟功能。(示意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卫教结合科技改善控糖成效

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也能预防併发症的发生,姜和均医师提醒,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一大关键,随着医疗科技发达,现阶段患者可利用智慧控糖APP协助血糖监测,不仅可以纪录血糖数据变化,还可以整合血糖、饮食、用药等资讯即时回传医护团队,以利患者可与医师、卫教师做进一步的沟通与个人化的治疗调整,呼吁患者培养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在治疗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主治医师反映。

文章来源: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医疗网 #胰岛素 #血糖 #糖尿病 #1.5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