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自2019年推动交通智慧号志,减少车辆停等时间,至今已有32处完成架设,号志在疫情间也立下大功,无论车潮一夕骤减或突然增高,都能即时调整灯号秒数,北市交通局评估今年底可完成73处,明年则可完成106处,未来将针对关键路口、区域范围进行2阶段扩大建置,完成建置1480处的目标。

北市智慧号志分为「动态号志」与「感应性号志」,前者因应部分路口流量变化大,定时号志纾解效果差,若在干道路网上装设动态号志,即可即时监控流量及停等车队,立即动态调整路口红绿灯,提高行车效率、缩短尖峰时间。后者则出现于干、支道路口,支道若有人车,AI系统才会开绿灯,避免干道空等红灯。

据统计,建置智慧灯号后,车辆停等时间减少最高达16%,民眾也给予好评。北市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铎也说,疫情期间由于车辆增减快速,不如往常固定,但透过智慧灯号的运算,也能维持道路通行顺畅,相较起定时号志或人工计算更有效率。

「除参考国外经验外,还须纳入台湾本土特色。」王耀铎表示,北市机车族眾多,若使用AI系统计算车流,却未纳入机车数据,算出来的数值和秒数就会有落差。今年预计在中山北路五段、剑潭路周遭路口增设,今年有望完成73处设置,明年底则为106处。

此外,王耀铎指出,未来将分期分年建置智慧型灯号,原则上以关键路口先行。第一阶段为2023到2026年,会针对关键路口如忠孝西路、復兴北路及南京东路等12个路段,建置470处智慧号志,预计能改善路口延迟达15%。

王说,第二阶段则预计在2026年展开,预计在34条干道所延伸出904处支道,并切分为11个区域性范围,此阶段将持续建置1374个智慧型号志,让主、次干道的通行时间降低5到10%,届时预计全市将达1480处。

#号志 #路口 #预计 #建置 #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