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政府的「宜安6号」是全国唯一官方渔业救难船,从2007年建造至今,平均每年都会拖救10到15艘渔船,堪称是渔民的海上妈祖,但宜安6号已逾8年的耐用年限,今年将迈入第3次大修,县府盼中央能新建救难船,让中央与地方得以分工救援,保障渔民安全。

宜安6号救难船建造费用近3000万元,总吨数185吨,续航能力为10至11节,油槽容量68.66吨,引擎动力1032马力,至今使用已15年,装油量与平均续航力都降低,而宜安6号的拖救范围,是以南方澳渔港为中心环域600海浬。

去年底苏澳籍渔船永裕兴18号在中途岛海域失联,但失联地点距离南方澳渔港逾3000海浬,远远超过宜安6号的救援能量,只能由附近作业的远洋渔船与海巡署巡护8号联手救援,再由宜安6号接力支援拖回至苏澳港。

今年6月29日在县府召开「宜兰县海难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中提及海难救助能量,委员会建请县府再向中央建议新建全国性大型拖救救难船,并隶属中央统一管辖。

县府表示,宜安6号虽然逾耐用年限,但每年都有定期保养,每5年会一次大修,救难船出港救援时可达11节速度,因返港时拖救渔船,会降至8至9节,虽然救援的多半是近海作业渔船,但宜安6号不只救援宜兰的渔船,基隆、花莲乃至高雄籍渔船的海事意外,都曾出现宜安6号救援的身影。

县府表示,全国只有宜兰县有官方的救难船,拖救距离过远,恐增加宜安6号的拖救风险,如中央新建大型救难船后,未来中央、地方可以一起合作,针对不同的海事意外分工救援,以利增进全国渔民海上作业安全。

#宜安 #6号 #救难船 #拖救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