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面临矫正的原因多为戽斗或暴牙,若能利用骨头仍在生长的阶段就进行矫正治疗,绝对比发育完成且骨骼已经定型后再改善的效果更好。资深牙医师吴碧礽提醒,成长过程中上下颚骨发育异常,形成下排牙齿在前、上排牙齿在后的「真戽斗」,或是因牙齿错咬,但骨骼发育正常导致的「假戽斗」,若能提早矫正治疗,都对脸型调整、回復正常有很好的效果。
吴碧礽医师表示,如果小时候就发现有香蕉、月亮脸或下排牙齿比上排牙齿突出时,提早矫正就能抑制下巴的快速生长;或避免因为鼻过敏引起的开咬性状况,上下排牙齿如果长期都无法正常咬合,讲话时舌头会顶在牙齿位置,本来有戽斗或暴牙就会更严重,就连原本可能只是假性戽斗,错误的咬合习惯最终也可能导致真性戽斗。
吴碧礽医师提到,门诊中曾收治过1名5岁小女生,爸爸带进诊间时,可以看到父女俩就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般,都有戽斗下巴,但爸爸不希望戽斗跟着女儿一辈子,决定前来求助。考量到5岁的孩子尚未换牙,于是先设计头套让她配戴,透过潜移默化的矫正过程,9岁时小女孩的脸型已恢復正常,后续只须再针对凌乱的牙齿进行牙套矫正。
一般而言,年纪约7、8岁且门牙长出4颗时,是矫正的黄金时期,像案例中的小女孩,是经过前后2阶段的矫正治疗,若配合黄金时期採取戴头套合併隐形牙套矫正疗程,可缩短整体治疗时间,对于改善戽斗脸型也有加乘效果。
吴碧礽医师更举例,另外1名17岁的青少女,因下巴前突不美观,导致自信与社交关系低落,妈妈带她去看过很多医师,都认为必须开刀才能有效改善。
吴碧礽医师说:「开刀是让脸型更趋完美,但也要付出不少代价,如果真的不想开刀,矫正还是可以改善牙齿的排列,进而模拟骨骼型态,但会花较久时间。」不开刀也是能达到下巴后推的效果,但如果是很长的骨性戽斗,只用矫正仍有限制,也无法做到骨骼的大幅修正。
吴碧礽医师补充说明,戽斗的人因下额前突、上下咬合时互相碰撞,造成下颚齿槽骨萎缩较严重,容易产生牙周病问题。若能提早于7、8岁时藉由矫正将上颚骨往前拉、往外扩,同时抑制下颚骨的往前发育,拉近上下颚骨的差距,就能改变戽斗脸型;要是下巴发育完成后才矫正,已无法改变戽斗的骨型,只能藉由内缩下排牙齿的齿槽骨做有限度的调整。
吴碧礽医师补充说明,戽斗的人因下额前突、上下咬合时互相碰撞,造成下颚齿槽骨萎缩较严重,容易产生牙周病问题。
若发现小孩有疑似戽斗的问题,建议父母应尽早就医评估,选择适合的矫正方式,否则日后恐剩下开刀一途。
吴碧礽医师强调,及早进行矫正虽能改善良好,但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场长期抗战,除须随时留意孩子牙齿及下巴生长情形,至少夜晚睡觉时也必须持之以恒的戴着头套,直到20岁发育完成、骨头定型为止。平时最好每半年回诊洗牙1次,让医师持续追踪矫正成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