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金门东半岛的何厝,曾是明、清时期古官路与古渡口的水陆要衝,后来因为积沙淤塞商业式微,而在太武山脚下沈寂下来。金门首届驻县艺术家邹佳哲博士用2座故事墙,将昔日「何厝街」的璀璨风华在五顏六色中舖展开来,成为吸引游客走进600多年老聚落的6星级打卡新景点。
根据耆老口述和和地方文史专家杨天厚的调查,「何厝街」曾是金门地区东半岛开发最早的街市,全盛时期曾有过「七宫(寺庙)八宗祠(家庙)」,后来因为渡口淤塞,商业交易逐渐没落,如今残存老街道建筑述说着那曾经属于它的尘封往事。
2018年在何厝社区发展协会的主动提案下,县文化局启动社区营造规画,邀请首届驻县艺术家邹佳哲以当地主要的农作番薯及石轮坊,展开打造老聚落新生命的社区復兴运动。
在邹佳哲夜以继日的搜集、整理聚落元素下,用1座番薯故事馆、7座水池和原生水獭、50余口水井,以及曾经滚动作响的番薯石轮、加落(辘轳)和歌仔戏班、大水瓮、地瓜酒,在何厝老街口的2座故事墙完整串连起来。
这些属于老聚落的古往今来,也是村民的共同记忆,在邹佳哲从溽暑盛夏走到东北季风凛冽的寒冬,一笔一画丝毫不苟的舖陈下,呈现让人看到传统聚落精彩的生活美学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底蕴。
在金沙镇长吴有家和何厝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王文思,以及带着办喜事的心情蜂拥来到的地方父老见证下,这座洋溢人文故事与内涵的故事墙在今天热闹揭幕。
古朴、幽静是走过繁华的老聚落一直的模样,即使市井尘嚣不再,依然在全岛第一高峰太山下,散发一种尊荣、大器的气质。到金门寻访传统聚落,一定要去这座村落走一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