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是梅纳反应的产物,由于受到食品的酸碱度、水活性、食物组成等因子影响,大致上在是摄氏120度以上会产生,是一种在食品中很常见的「毒素」,从咖啡、洋芋片、薯条至烤麵包等含有丙烯酰胺。但其实每天1-2杯咖啡根本达不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而影响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豆种:阿拉比卡咖啡豆,丙烯酰胺含量比较少

现行市占率最高的两种品种咖啡豆,就属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与罗布斯塔(Coffea robusta),分别占有80%与20%,而品种的不同旧影响了丙烯酰胺的含量。

「天门冬酰胺」与「蔗糖」是丙烯酰胺生成的关键因子,普遍而言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蔗糖」含量较高,而游离的「天门冬酰胺」则以罗布斯塔较高。研究则显示「天门冬酰胺」更是丙烯酰胺生成关键因子!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将两种咖啡豆烘到不同焙度(浅、中、重焙),除了检测咖啡豆的丙烯酰胺含量以外,也以espresso方式冲煮30毫升,再比较丙烯酰胺的含量,结果发现罗布斯塔豆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阿拉比卡豆。也可以从这张图看到,浅焙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中焙和深焙,而烘焙对于丙烯酰胺的问题留于后面继续说明!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二、瑕疵豆:未熟豆烘焙后的丙烯酰胺含量高

咖啡豆是农产品,势必会有瑕疵产生,像是未熟豆、虫蛀豆、发霉豆等等,研究发现,未成熟的果实中,咖啡豆含有较多的天门冬酰胺,所以在后续烘焙更容易产生出丙烯酰胺。

一般而言,精品咖啡豆会经过数次挑豆,将这些瑕疵豆去除,因此未熟豆的比例也会降低许多。但对于不这么讲究品质的即溶咖啡、三合一咖啡粉、罐装咖啡,瑕疵豆比例较高,且这些咖啡产品因为口味、成本等考量,较多会使用罗布斯塔的咖啡豆,所以相对之下比起精品咖啡,丙烯酰胺的含量就有可能较高!

三、烘焙:浅焙豆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

咖啡豆在烘焙时会出现两次爆裂声,大致上可依照烘焙的爆裂声区分焙度,在一爆前后可称为「浅焙」、一爆结束至二爆前的空檔则称为「中焙」、二爆中期至结束则为重焙。烘焙时的温度非常高,咖啡豆的温度会逐渐加温至200度以上,这样的高温环境有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

理论上,烘焙应该会让丙烯酰胺持续的生成!但是有研究将咖啡生豆(阿拉比卡)以摄氏220度烘焙60分钟,其中5、10、15、20、30与60分钟採样检测丙烯酰胺含量,结果发现在这些时间点中,以5分钟的含量最高,而在另外一则研究中指出丙烯酰胺约在烘焙开始的1分钟生成量最多,这也代表丙烯酰胺在「浅焙」豆的含量,会高于中焙与中焙的咖啡豆。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因为,高温除了会促进丙烯酰胺生成以外,也会造成丙烯酰胺继续的裂解!如果可以生成丙烯酰胺的原料,在烘焙前期皆反应完毕,这也代表在烘焙中期之后没有原料可以再生成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又继续的降解,所以中、重焙咖啡豆的含量会远远低于浅焙的咖啡豆。

●不过,我们就因此要舍弃浅焙的咖啡豆吗?

其实我并不赞成这样的挑选方式,以台湾人饮用咖啡的习惯,浅焙的丙烯酰胺含量其实并未严重的伤害身体,而浅焙咖啡豆所含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中、深焙的咖啡豆,如: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等等,所以还是建议以「浅焙」的为优先考量。

四、储存方式:丙烯酰胺并不稳定,储存会减少40-60%

丙烯酰胺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温度关系而持续减少,研究发现在室温储存6个月情况下,丙烯酰胺的含量可以减少40-60%,而以冷冻保存则没有差异。但除了罐装咖啡粉以外,我们不太会将整包的咖啡豆储存这么久的时间,所以储存的状况并不太会影响到我们摄取的丙烯酰胺含量。

五、冲泡方式:「煮」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

咖啡的冲泡方式大致上可分成三种:

「煮」:将咖啡粉置入滚水中沸腾,如:土耳其咖啡

「滴漏」:以热水冲入咖啡粉,咖啡萃取液逐渐滴下,如:手冲

「压力」:利用压力强迫液体流过咖啡粉饼,如:义式浓缩咖啡

(图/好食课提供)
(图/好食课提供)

丙烯酰胺的水溶性很高,所以容易溶入咖啡液中,由于以煮咖啡的时间最长、温度最高,所以溶解出的丙烯酰胺含量也最多,而义式浓缩咖啡的萃取时间短,完整的萃取约为25-30秒,会使丙烯酰胺的溶解量减少,以「每公升量」而言,与滴漏式咖啡差不多。

不过一杯义式浓缩咖啡才30毫升,所以整体含量比滴漏式更低。台湾最常喝的方式有:义式咖啡(拿铁、美式等)与手冲咖啡,每杯义式咖啡约含有1-2微克的丙烯酰胺,而每杯手冲咖啡则为5-15微克,相较起其他来源,我们其实并不会大量从咖啡得到丙烯酰胺!

每个食品都是一体两面,有优点也有缺点,虽然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但依照我们饮用的习惯与摄取量,我并不认为咖啡是个很严重的来源,再加上咖啡有许多的植化素,尤其是浅焙咖啡,所以咖啡依然是个很健康的饮品,所以不需要过度担心!

文章来源:本文由《好食课》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好食课 #丙烯酰胺 #咖啡豆 #咖啡 #烘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