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寮居民预告扛茨走溪流活动年底将扩大举办。(程炳璋摄)
溪南寮居民预告扛茨走溪流活动年底将扩大举办。(程炳璋摄)
台湾早期打造竹笼茨可扛着走,现在重新复制组装,中央与地方民代都来体验。(程炳璋摄)
台湾早期打造竹笼茨可扛着走,现在重新复制组装,中央与地方民代都来体验。(程炳璋摄)

台南市安南区溪南寮民眾,早期因淹水,利用竹子制作竹笼茨为屋居住,居民每遇大水就有「扛茨走溪流」的特殊文化,村民3年前找老匠师李养重新打造竹笼茨,举办扛着房子逃难的传统活动,今年在打造第2座竹屋,年底要扛出聚落到农用道路,扩大活动。

台南市安南区早期为台江内海,90年前,居住在曾文溪堤防旁的村民,每遇大水成灾,村民就得避难,造就民眾打造以竹子为架的竹笼茨为屋,方便在逃难时,扛着房子一起走,且有「扛茨走溪流」的俚语流传。

这群以竹笼茨为居的村民,最后落脚在溪南寮,随着时代演变,居民的竹屋已改为砖瓦屋,这项竹笼茨建筑技艺也随着流失,只剩老匠师李养懂得较完整的工法。

溪南寮居民3年前在李养教导下,在安兴宫广场重新打造的1座竹笼茨,举办「扛茨走溪流」传统活动,但因竹屋尺寸太大,扛不出聚落。

居民8月重新打造新的竹笼茨,号召全台有兴趣的青年齐聚学习,目前已超过百人次,预计10月完工,学员可达300人次。年底将重办扛竹屋活动,这次要扛出聚落,回到当初居民居住的地方。

台南市立委陈亭妃、台南市议长郭信良、台南市议员黄丽招、王锦德都到场参与,体验组装竹屋的感觉。居民表示,打造1座竹笼茨耗费人力,其实不便宜,每座约要100多万元,不会比一般房子便宜,因申请文化部传统工艺补助经费,才能顺利建造。

#竹笼 #竹屋 #溪南 #聚落 #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