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热潮,带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登上重要投资舞台,鸿海甚至喊出它可望成为台湾新护国神山。此趋势下,专家建议,可以留意碳化硅(SiC)及氮化镓(GaN)等供应链,从中挖掘值得超前部署的成长标的,以参与第三代半导体商机。

9月股市 存有两大变数

近期华尔街大咖们,纷纷喊出美股9月恐有修正风险,着实令不少投资人担心若成真,台股是否也会跟着大修正。万宝投顾杨惠宇表示,美股9月有最大的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疫情及联准会动态,其中疫情部份在歷经近两年的和病毒共处后,疫苗覆盖率增加下,影响己渐渐减少,辉瑞表示到明年将有充足疫苗给「所有想接种者」施打,甚至己有「口服药」可能问世,相信人类将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迎接灿烂阳光。

二是减债,则要视经济状况而定,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除了失业率符合预期外,其它非农就业及制造等通通不如预期,所以让高盛调降第四季GDP成长,这是好,还是不好?正所谓「对的时机遇见对的人」,对的人在不对的时机也是惘然,现在市场对的时机就是联准会不要太早收钱,而不要太早收钱的条件,就是经济还需要刺激,经济数据在此刻应如何解读,值得投资人深思。

全球掀电动车旋风 第三代半导体红不让

杨惠宇指出,再半个月,第三季将结束,大多公司今年好不好,都己翻牌底定,股市反应的是未来,此时「有梦最美」,那企业主们都在做着什么大梦呢?

Subaru预告将推出第一款纯电动的跨界休旅车、通用设定在2035年停止贩售燃油车,电动车虽然很好,但是充电是个问题,因此要广设充电椿或充电站。不过,如果充电需要好几个小时,恐怕会让人抓狂。再者,充好电后,开个二个小时,电力系统就警告快没电了,也会令人心惊胆跳,这些问题必须克服,才能看到满街电动车的光景。

所幸碳化硅(SiC)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因为相较于传统硅(Si)晶片,碳化硅可以降低电能转换损耗、电源转换系统成本,以及提升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杨惠宇指出,碳化硅是硅与碳相键结而成的陶瓷状化合物,电场强度为传统硅的10倍、能隙(导电性)为硅的3倍。于是拿来做为半导体材料,因为它是世界第三硬物质,稳定特性可以节省50%以上能耗,加上散热良好,应用于电动车的逆变器,能让充电及马达加速更快,也让鸿海(2317)买下旺宏(2337)6吋晶圆厂要专攻第三代半导体,并喊出第三代半导体为台湾下一座「护国神山」,重要性不可言喻。

SiC、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焦点

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俨然是目前投资舞台焦点,杨惠宇建议,可以留意相关供应链,例如中美晶(5483)集团、汉磊(3707)、嘉晶(3016)、合晶(6182)。

杨惠宇指出,中美晶(5483)为全台攻第三代半导体最完整之集团,旗下有环球晶(6488)、宏捷科(8086)、朋程(8255)、茂硅(2342)等,分别在基板、磊晶、二极体及代工皆有布局,其中环球晶合併全球第四大晶圆厂Siltronic后,将取得全球30%市占,成为仅次于信越化工的第二大厂,并有利巩固在碳化硅料源的取得。

而宏捷科也因集团中环球晶及兆远(4944)的基板优势,有望从砷化镓(GaAs)PA迈向氮化镓(GaN)PA,更符合5G高功率及提升讯号覆盖率需求,8月营收续创新高,中美晶布局完整,可谓第三代半导体集团指标。

茂硅(2342)早期由DRAM转型为6吋晶圆代工厂,在先进制程卡不上位,成熟制程又达不到经济规模下,一度触角伸及至太阳能电池及电子标籤,最后黯然收场又回到代工市场,几次转型不顺也让营运处于亏损状态,直至朋程及强茂(2481)策略结盟下,一同进军IGBT领域,主应用于电动车之电动控制、车载空调及充电桩逆变器等 3 个子系统,去年完成无尘室建置,今年将可开始试产。

杨惠宇强调,「十年磨一剑」正适用在汉磊(3707)身上,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己十年,为全台惟一己建置4及6吋SiC产能厂,英飞凌持续拉升订单,加上通过中国比亚迪认证,因为单价比一般硅为主的代工好上10倍,让毛利率一年内由2%跳升至13%,营收连三个月站上6亿,今年顺利由亏转盈。

嘉晶(3016)为汉磊旗下据具量产氮化镓(GaN)磊晶与碳化硅(SiC)磊晶的供应商,以往只做硅晶圆代工,和茂硅一样面临无法达到经济规模的冏境,如今在第三代半导体导入车用及快充下,无论在毛利率或营收方面都开始提升,毛利率在一年内由8.4%涨至14.2%,营收连四个月站上4亿,8月营收再创高,当然因为刚开始发酵,单看获利会觉的本益比实在太高,但用产业的角度看,市场要的是未来能持续成长的题材,只要需求有,企业又能顺利通过学习曲线拉高良率,自然获利及营收就能快速成长,届时本益比也会降低,属于长线趋势。

在晶圆长晶过程中会加入掺杂剂,而利用掺杂技术可以决定硅单晶棒的种类以及相对应的电阻,也就是决定硅片的导电类型,合晶(6182) 65%生重掺硅晶圆、35%为轻掺硅晶圆,转投资上海晶盟已顺利跨入12吋硅晶圆,并且将跨入6吋碳化硅硅晶圆研发,还没有实质产出纯题材,但因产品比重50%于车用晶片,在车用晶片缺货下,8月营收也再创新高,本益比反而是相关个股中偏低者。

※免责声明:文中所提之个股内容,并非任何投资建议与参考,请审慎判断评估风险,自负盈亏。

#氮化镓 #GaN #磊晶 #碳化硅 #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