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有一定比例来自遗传及扁平足,长期穿楦头太窄的鞋子或是高跟鞋,易加重其症状。台中市雾峰澄清医院医疗副院长林劭颖指出,拇趾外翻轻症者可採保守治疗,戴矫正器多半只能舒缓疼痛,真正要根治是需要根据自身状况且听从医师建议慎选动刀方式,因为动刀还是有可能復发,所以一定要谨慎。
林劭颖医师说,拇趾外翻患者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尤其是长期穿楦头太窄的鞋子或是高跟鞋,会造成足底压力过大,而韧带松弛、体重过重者也易罹患。
林劭颖说,外翻角度小于20属于轻度,通常採保守治疗,矫正器理论上无法使角度变小,只能舒缓疼痛。至于扁平足,可以特制鞋垫加强内侧足弓支撑。
他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包括:穿五趾袜使每根趾头分开;穿鞋垫、鞋子尽量选宽楦头、少穿高跟鞋;多泡热水、踮脚尖练足弓、用脚趾抓东西(夹卫生纸)、缩足运动等。
林劭颖指出,当外翻超过40度时拇趾严重变形时就必须动手术,排除造成外翻的因素,包括让肌腱松弛、关节囊重建。拇趾外翻主要有两条肌腱弯曲,进行第一跖骨的截骨矫正手术后以骨钉、骨板固定,外翻的力量可减缓,至于要採用健保或自费,各有优缺点,林劭颖都会清楚分析两者的差异,由病患决定。
林劭颖引述一篇医学期刊,採用微创手术只适合小于30度的患者,半年后復发率为6.7%;如果程度严重仍採取微创手术,大于30度者半年后復发高达63.9%,效果远不如传统手术。他建议如果大于40度仍应採取传统手术,处理完后,半年以上只要不超过30度都算成功。
拇趾外翻最麻烦的就是復发率,有位81岁阿嬷3年前以微创手术开过一次,因为復发到几乎走不动再来求诊。林劭颖说,这次手术要把所有可能成拇趾外翻的因素全部根除,阿嬷因为失败过一次,也想赶快好,选用了新型材质的矛型骨板,好处是伤口小,大约3~4公分,稳定度也高,一个半月后即可正常活动,半年后再追踪,恢復情形相当好,让阿嬷非常满意。
林劭颖处理的相关病例中,不乏因为经济考量选择健保给付,有一位女大生术前两脚各有48度、43度,术后3年追踪,仍维持左边28度、右边20度,算是很成功,要自费或是健保,选项很多,只要事先解释清楚,让病患依个人状况来选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