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原民部落有更好的长照环境,伯拉罕共生照顾劳动合作社22、23日办理「口腔内及人工气道管内分泌物之清洁、抽吸与移除」课程,教导抽痰技巧、操作呼吸设备等技术,15位原住民完训,未来可返乡回馈,帮助部落重症出院的长者呼吸照顾问题,安心在家生活。
深根于台中市和平区原民部落的伯拉罕共生照顾劳动合作社,见当地青年人口大量外流,老人、身障者独居,从2019年开始,致力培育在地长照人才、创造青年就业机会,留在部落帮助老人家在地安老。
为加强原民照顾服务员在呼吸道照顾的知识与技术,在台中市原住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住民职业训练计画》支持下,伯拉罕一连两天办理「口腔内及人工气道管内分泌物之清洁、抽吸与移除」原住民专班,共计16小时扎实训练。
除了有呼吸传染疾病与预防、成人及儿童常见呼吸照顾问题等学科内容外,更有专业医疗师资人员,包含护理师、呼吸治疗师等,亲自一对一指导学员口腔抽吸、抽痰、呼吸设备仪器操作等技术;当日完训后,学员需考过80分笔试,并且在大里仁爱护理之家进行正确、完整的实作至少4次,才能顺利结业。
伯拉罕合作社主席林依莹表示,「家」是全球都在追求的最后安寧地点与目标,许多政策都以此为依归,但在台湾,原住民部落因为地处偏远、资源少,失能长辈或身障者要在家安老、生活相对更不容易,所以伯拉罕办了训练专班,希望可以培育更多原民伙伴,让他们学到重症照顾,特别是呼吸照顾、口腔抽吸技巧,返乡后造福更多长辈。
林依莹以一名80岁、在护理之家卧床已久林伯伯为例,她第一次探访时,气切的林伯伯在纸上写着「太难过了,我不想活」,失去求生意志,又极度渴望返家,但碍于呼吸照顾技巧、设备等,他和家属只能打消念头。
看见返家的渴望,伯拉罕决定协同居家医师评估,为林伯伯规划回家计画,除了护理师密集进到林伯伯家,提供专业护理指导,例如伤口处理、营养进食外,更重要的是,在身体不稳定的返家初期,伯拉罕配有24小时照顾人力,再加上多名拥有抽痰资格的照服员轮流照顾呼吸道之下,好不容易,林伯伯在出院一个半月后拔除气切管,并终结夜间24小时照顾,改为日间一天多次的照顾服务。
现在,林伯伯能自己简单准备晚餐,跟姊姊到附近的果园散步,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重拾往日参与教会礼拜的生活重心,在家好好祷告、享受生活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