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东北地区连续发布限电通知,部份民生设施无预警断电,引发民眾的关切与恐慌。然而限电政策并非最近才开始,当中涉及气候变迁政策、去产能、提高能源效率、疫情后经济復苏与供应链失调等问题,电力在中国大陆来说是极为复杂的经济、能源市场管理与民生政策,这次导致东北严重限电,则是上述各个问题点的集中爆发。虽然未来中国减碳路途仍极艰辛,但也由于其强势作为,全球暖化问题总算出现令人乐观的希望。
此次限电之所以受到议论,主要是无预警停掉了民生用电,除了造成民眾生活不便,诸如交通上红绿灯无法运作、天气转冷无法使用供暖设备、民生用水中断等等,还引发工业煤气泄漏事故导致23人中毒。据当地官方发布的讯息估计,这波限电措施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如此一来东北居民在严寒的冬天来临后的取暖需求将极不乐观。
这次限电的直接原因是大陆官方下令要达到年度减碳目标,尤其是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22日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重申「双碳」(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承诺,隔日东北与沿海省份就发布了限电通知。其实早在习近平联合国演说之前,「能耗双控」政策就推行相当长一段时间,要求对高能耗产业、能源使用效率低的产业要进行去产能。
不过由于疫情关系,去年以来经济復苏是优先政策,产业能耗率要求就让位给经济復苏。到今年9月才发现减碳进度落后过多,于是下一声令下要求追赶减碳进度,9月初就陆续有江苏、广东、云南、广西、浙江等16省分进行严格的减碳措施,其中以煤发电是碳排的最大户,首当其衝地遭到停产。《人民日报》微信官号侠客岛则形容这像是「开学前狂补作业」,命下达后,有的省分「开二停二」,有的「开三停四」,都为积极达成上头交付的减碳任务。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30年前广东等沿海省分因经济发展过快、电力生产赶不上需求后所出现的现象,当年是只要由行政部门来掌控电力调配,就一定会出现地方官员藉机进行「权力寻租」的问题,企业为了维持生产而向官员行贿以保证电力供应,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次各地加强执行限电措施,却在实施近一个月时突然被迫对民生与共用设施无预警断电,不得不让人怀疑当中是否有什么难以公开的内情。
其实从大陆开始对高能耗产业进行去产能政策以来,限电措施是每年都在进行,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更是如此,而东北因为相对发展较慢,限电的情况并不严重,这次被迫临时断电的状况实属罕见。而相较于华北及南方,冬季严寒的东北地区更需要取暖用的民生用电,更需要及早储备发电用煤,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今年以来为了各地经济復苏,对去产能与限制高能耗产业是比较放松,但这也导致各地对发电煤的需求大增。大陆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产国与消耗国,约有93%是国产,因此价格也随着需求而快速上扬,今年5月约500多元人民币一吨,夏季涨到800多元人民币,目前已涨到超过1400元人民币。大陆的动力煤(发电用)是以市场价,有经常性的波动,但电价则是政府定价,煤价一旦上扬,高能耗产业存在的价值就更低了,虽明知如此,这些产能去化时也要考虑到过渡期的经济与社会稳定,因此时机与政策执行力度的拿捏需要相当的耐心与技巧。
中国做为全球最大的煤耗国与最大碳排放国,要达到承诺的减碳目标并不容易。而因为大陆碳排放量大,全球气候变迁问题就不能没有中国大陆的合作,这也是美国明知会遭到北京的冷落,仍硬着头皮派出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前往大陆商讨减碳问题的道理。未来在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要达到「双碳」与「能耗双控」,还有很多辛苦的路要走。但至少有了习近平的承诺与强势作为,全球气候变迁保与对抗暖化运动就能出现较为乐观的前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