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野鸟学会日前在四格山办理赏鹰活动,两天共记录到7种猛禽,其中最让民眾惊呼连连的莫过于形踪飘忽不定,被喻为「山林魅影」的林鵰以王者之姿,从眼前不到10公尺的山谷缓缓飘过,近距离跟林鵰接触,「赏鸟男孩」许宸笑称「林距离」。
什么叫「林距离」?就是「近距离跟林鵰接触」,许宸说,台东县野鸟学会日前举办赏鹰活动,除了灰面鹫、赤腹鹰、游隼、大冠鹫、凤头苍鹰等猛禽陆续登场以外,最具视觉震撼效果的莫过于展翼可达近180公分的林鵰,在眾人眼前缓慢而优雅地盘旋升空,最近距离只有10公尺,霸气的身影马上冻结所有人的眼球。
许宸表示,林鵰在台湾留栖性猛禽中体型仅次于熊鹰,是生态食物链的高层,由于行踪飘忽不定的神秘气质,总是让鸟友捉摸不定,又因全身羽毛黑褐色,在天空滑翔宛如一大团黑影缓缓掠过,被鸟友称为「黑色大抹布」,盘旋时翅膀末端7枚深长的指叉上翘,是最大特徵。
屏科大助理研究员谢季恩指出,林鵰研究在国内外甚少,活动范围与领域资讯相当缺乏,屏科大团队去年在南横山区意外发现1对林鵰筑巢育雏,便为1只幼鸟装设卫星追踪器,繫放追踪,发现幼鸟活动范围相当大,可达6000多平方公里,去过南投、台东,最南到屏东的牡丹,而除了到处游荡以外,也常往较低海拔的山区飞翔。
谢季恩表示,林鵰原本多在低度干扰的深山活动,近几年也常在浅山被发现,甚至利用槟榔园狩猎,可据此推测,稀有的林鵰在台湾的族群算稳定,并有成长趋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林距离」的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