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大精深,有些生字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也会因为每个年代的写法或是字体不同,而出现些微差距。日前就有一名家长在检查国小女儿的作业时,纠正她「感」字中「心」的位置,不料反被女儿打脸,让他十分错愕,贴文一出随即掀起热议。

原PO日前在脸书社团《小一联盟》PO文透露,在检查国小女儿的国语生字作业时,发现「感」字的写法怪怪的,只见她将「咸」的「戈」拉长,把「心」包在左下方,与自己习惯将「心」放在「咸」的正下方写法不同,便纠正女儿,「妳都不用心去『感』觉的吗?」不料女儿拿出课本打脸,让原PO直呼「看来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贴文一出随即引起网友共鸣,纷纷留言回应「第一次看到右边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写法」、「学大心在下面」、「我从小到现在,心都写在下方的」、「七年级中段班,当年老师说有两种写法」;不过也有人直言,「感的心一直都是在左边,看书法的字就很明显,只是大家写字久了会习惯往中间偏」、「摸摸自己的心在哪不就知道该摆哪了吗」。

面对不少网友将矛头指向教育部,认为又再乱改标准字,就有网友翻出民国69年国立编译馆的国小课本,使用的确实是心在左下方的版本;也有人表示,目前课本的字音字形都是依据民国88年公布的一字多音审订表及常用国字标准字体比顺手册而来,逾20多年没改过,「是妈妈自己长大忘了自己学的是什么了吧」。至于心在「咸」正下方的感字,则是小篆写法。

#国小 #女儿 #生字 #写法 #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