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楼恶火酿成重大死伤悲剧,国民党「KK政线」高市议员李眉蓁、黄香菽、李亚筑、蔡武宏等联合质询时痛批,高雄市都市更新20年来只推20件、危老重建4年来核准101件,两者惨沦六都倒数第一;市府在这20年推了很多新工程、大建设,做足城市宣传,营造出宜居城市假象,但连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都无法保障。
蔡武宏点出,高雄30年以上老旧大楼约有18万栋,约占全市大楼数量的一半。老旧建筑重建传统上是靠都市更新,只是程序复杂、速度缓慢。但就算如此,从2000年都市更新条例实施到现在20年,台北市还是办理都市更新计画771件、新北290件、台中112件、台南88件,反观高雄却只有20件,等于1年才办1件。
「KK政线」指出,由于都更进度缓慢,中央在2017 年5月公布实施「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大幅缩短核照时程,最短1个月、最慢75天,希望让老屋改建案加速推动。根据内政部营建署统计,到今年9月底为止共受理2286件、核准1783件, 4年成绩超过都更20多年来的累积。
「KK政线」指出,高雄市30年以上老旧房屋数量是全国第3,只比台北、新北少,但是办理危老重建态度非常消极,成绩非常不理想。4年下来,高雄只核准101件,远低于台北的560件、新北市的357件、台中市303件,连台南市的161件都比高雄市多。高雄只比桃园的82件多,但计算人口比例以后,高雄市仍然是六都倒数第一。
李眉蓁更认为,高雄不应「只见新楼笑,不见旧楼哭」,20年高雄做很多新建筑、大工程,宣传做得很大,也打出宜居城市的口号,然而对于小老百姓、基层民眾的居住环境就没有那么积极,才造成老旧大楼无论都更或危老重建成绩都这么差。今天城中城这么严重的火烧事件,政府施政重心的偏离也责无旁贷。
蔡武宏补充说,「危老条例」只有10年适用期,再6年就要落日。他向市府喊话,应向中央争取经费,对像城中城这样有急迫改建需求的危老建筑给予重建奖励或补助,加大诱因,在剩下的6年促进更多的危老改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