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吉安乡、花莲市精华区块的「花莲公教会馆」,荒废至今11年,早年由教育部委外民营国统饭店,收回后却因缺乏管理,内外环境脏乱,成地方治安死角,窒碍社区发展,地方疾呼尽快改建或活化。教育部及内政部计画朝「社会住宅」兼福利社施使用,经吉安乡都市计画委员会审议后通过,将规划逾1百户居住空间,并导入托婴中心等公共服务,将是旅馆转型社宅的首例,活化地方生活圈。
花莲公教会馆地上7层楼、地下1层楼,位在吉安乡北昌村人口密集区域,约11年前,国统饭店结束营运后,教育部收回后「封闭」至今,多年来毫无建设也缺乏管理,如同「蚊子馆」搁置,且因年久失修,墙面剥落导致钢筋水泥外露,整栋建筑体如同废墟,入夜后有人入侵,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安寧,拖垮整体社区发展计画。
因居民反弹声浪不小,教育部经检视后有意争取花东基金经费挹注,活化基础设施后重启使用该栋大楼,经向内政部提「都市计画个案变更」审议,但都市计画委员会希望朝社宅兼福利社施使用。教育部重提修正计画案,送花莲县政府后,近期由吉安乡都市计画委员会召开2次地方审议会后通过。
审议会由吉安乡长游淑贞主持,教育部代表卢维祯、国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组长许国漳、规划师陈敬杰及工程顾问等人列席,说明「公教会馆用地为文教兼供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计画案。
游淑贞受访说,公教会馆重启规划转作社宅,因攸关当地北昌村9千多位村民,首要着重居住环境安全与品质等相关配套,交通动线、停车空间、社会福利设施及防灾计画等,都必须高度重视。
经出席委员热烈讨论后,社宅规划最终取得共识通过,将新增汽、机车停车空间、消防设备配置、北昌村避难收容所及周边灾防避难动线;另拟导入包括托婴中心、社区文康活动、银髮健康照护等兼顾社会住宅及社会福利需求,增进居住公共服务品质。
公教会馆可望成为花莲首座由旅馆转型的社会住宅,预计可提供约100多户友善租屋服务,并兼顾社福需求,增进居住公共服务品质,落实居住正义理念以及活化在地生活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