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尔曾讲述过一段她的童年往事:学生时代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她站在高度达三公尺的跳水台上一直等待,直等到下课钟响的那个瞬间,她才纵身一跃而下—这个时间点既不会太早,但也不致于太晚而拿不到成绩。

她提起这段往事是有用意的,因为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她的基本管理原则,也就是一种拖延、犹豫的风格:坚持至最后的关键一刻。这种特质,在他人眼中或许是个缺点,但她将它视为自己的强项,强调自己拥有等待的能力:「为了避免让我表达出来的意见在事后引起争议,我寧可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准备)。」

因此,她的故事和她前任的总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绰号Acker「犁田」)非常不一样。施若德喜欢把自己描绘成低层社会出身的人,少年时期驰骋于低地萨克森区奥斯特哈根(niedersächsischer Osterhagen)村庄的足球场,与家境更好的对手辛苦竞争。而梅克尔则採用同样的「三米高跳水台」原则来领导她的政党以及那些来自西德的竞争对手,这些人拥有远大的政治野心、可靠的人脉网络及强大的自信,不过她才是那个最后一刻纵身而跃、勇敢行动的人。她告诉媒体:「我想,我是在那关键的一刻变勇敢了。」一九九九年间她带领德国基督教民主党(CDU)获得一系列国内大选,却爆发党内多位大老涉入政治献金丑闻,包含她的良师、前总理柯尔(Helmut Kohl)。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她化解了柯尔等人的政治献金丑闻危机,当天在法兰克福匯报一篇她的投书中,她向自己的政党预告:她将摆脱过去的党内沉痾,走出自己的路线。在那个关键时刻,许多重要大老如时任基民党主席的沃夫冈.萧伯乐(Wolfgang Schäubler)、年轻战将如罗兰.科赫(Roland Koch)、彼得.谬勒(Peter Müller)等人也已站在跳水台上,但是在铃响的那一刻,他们却缺乏那股向下跳的勇气。

二○○八年九月,全球金融风暴开始的初期,身为总理的梅克尔否决了金额高达数十亿欧元的经济振兴方案。她一直等到当年底、德国经济濒临崩盘的最后关键一刻,才下决心出手挽救经济危机。面临难民潮危机的时候,她一直等到二○一六年才与土耳其谈判签订收容难民协议并关闭德国边境,使难民不再涌入。新冠疫情危机出现,梅克尔几经内心挣扎,最后决定欧洲国家共同举债。二○一八年她面临了本身的抉择:就在她主动辞去党主席,时程上似乎太慢的同时,放弃续任总理职位,并宣告她将于二○二一年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她前几任的德国总理,还有国际间许多大国元首,常常喜欢放手勾勒未来的远大愿景,结果却在一夕间计画落空。反观梅克尔,她习惯以另一种方式面对政府日常挑战:等待、安静、观察,直到关键一刻才出手。这种「拖延」的原则在许多时候是她最大的弱点,这也反映在她好几次连任总理的时候—导致她虽然当选,不过基民党必须被迫与其他政党协商组阁,所以她的因应之道就是放弃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以便协调眼前政治上毫无头绪的情况。

「耐心地等待,希望有些挑战会随着时间而自然获得解决」,这是前总理柯尔教她的。梅克尔可以等,直到时间之魂赶走了日常所带来的问题,或者等到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压力达到极点的时候,这时候答案或者是政治上的折衷方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她提高警觉,暗中守候,竭力听取专业意见,聆听道德团体的看法,又尽力掌握社会大眾的舆论,一直到她能够掌握其他人所欲採取的步骤和想法之后,这时她才会出手,担任居间的协调者。她将自己的企图心隐藏起来—她个人的企图心很少在政治上产生作用,她任内反而更常追求适当地、适度地使用权力。这种作法,在总理办公室的同僚们称之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先预先想到事情的结果。」然而,结果在事情发生前是空的,只有等到经歷过才能填满它。

这是一种对于政治工作的消极认知:她强调的是承担责任、处理眼前事务,而非画大饼规划远大前程。

(本文摘自《梅克尔总理时代》/远流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全新梅克尔传记採用独特的角度来理解梅克尔其人:以东德为原点适切呈现出这位「隐身在总理职务背后的人」真正的内心世界与决策管理风格。

‧ 作者解释了梅克尔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她。她在东德学到「静悄悄地过日子」与「从不轻信他人」日后在政坛上遇到混乱时她会退到一旁冷静下来做出思考就算情势再艰难也始终保持理性静待最佳时机才有动作。

‧ 她创造了 21 世纪领袖的新典范:自信、不虚荣、务实而有效地处理问题没有一丝激动。当她在堕胎合法化、婚姻平权等议题上与党内保守派意见不同也能技巧地协商反对党提出符合她想法的议案然后自己弃权或投下反对票。

‧ 她为德国在全世界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低调而沉着自信而稳定不胁迫邻国成为全欧洲的主导力量。过程中梅克尔也登上「欧洲内政的万有引力中心」。

本书从童年、从政、女性议题、男性政争、成就、过错等主题呈现不同角度的梅克尔揭露她在生涯起伏间如何展现面对危机时的最佳决策风格以及知道何时该做何事的智慧。

【作者简介】乌苏拉‧维登菲(Ursula Weidenfeld)

生于 1962 年先后在波昂及慕尼黑大学修习经济史。她曾担任德文《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驻柏林特派员、柏林《每日镜报(Der Tagesspiegel)》副总编辑等职务着有多部专书并获 Lugwig Erhard 经济报导奖。

【译者简介】文藻大学专业翻译团队

张守慧 (文藻外语大学德国语文系教授)德国特里尔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现任文藻外语大学图书馆馆长曾任欧亚语文学院院长、德国语文系主任、东南亚语言教学中心主任、欧盟园区主任、高雄市中德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以及中华民国德语文学者暨教师协会理事长并且获颁德国在台协会「德台友谊奖章」。

周欣 (文藻外语大学德国语文系助理教授)德国佛莱堡阿伯特路德维西大学近代德国文学博士。曾经担任「台湾国际花艺协会(IFD)」口译工作笔译 Christine Nöstlinger(作者)《儿童矫治机》一书远流出版社2006。

杨燕诒 (文藻外语大学德国语文系专案助理教授)德国国立乌兹堡音乐学院最高演奏文凭德国歌德学院德文大文凭。曾经担任国立交通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张翠藓 (文藻外语大学德国语文系兼任讲师)德国曼汉大学教育、社会系硕士。研究专长:德语教学

《梅克尔总理时代》/远流出版
《梅克尔总理时代》/远流出版
#坚持 #关键 #犹豫 #风格 #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