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碧霞阿嬷画的《忆儿时》带她回到童年时光。(廖素慧摄)
詹碧霞阿嬷画的《忆儿时》带她回到童年时光。(廖素慧摄)
大埔乐龄中心国画班阿嬷画水墨,纪录大埔风情。(廖素慧摄)
大埔乐龄中心国画班阿嬷画水墨,纪录大埔风情。(廖素慧摄)
嘉义县长翁章梁(右三)称讚大埔乐龄中心国画班阿嬷画得好。 (廖素慧摄)
嘉义县长翁章梁(右三)称讚大埔乐龄中心国画班阿嬷画得好。 (廖素慧摄)
林蕙蓉阿嬷喜欢画竹子,对竹子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廖素慧摄)
林蕙蓉阿嬷喜欢画竹子,对竹子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廖素慧摄)

嘉义县大埔乡乐龄学习中心在社区开办国画班,70、80岁的阿嬷拿一辈子锄头的手,改拿小小支笔画图纪录生活日常及在地风光,詹碧霞阿嬷说,一开始不知道如何下笔,结果愈画愈有兴趣,画了5年,带她走出丧偶的悲痛。

教职退休的周芙名老师,原本住在台南,父母亲为了健康因素而长居大埔山区,她经常两边跑,后来也喜欢上山居生活,就移居大埔,山区偏乡资源有限,她应乐龄中心邀请到社区教长辈国画,引导阿公阿嬷开发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潜力。

社区教室的四周展示1幅幅阿嬷们的作品,有花团锦簇,有竹林映潭,有群鸟飞翔,有鸟儿在湖边枝头晒恩爱,远山近林相映,一幕幕都是纪录山居岁月的日常及大埔风情的水墨写生画,县长翁章梁称讚阿嬷们画得好。

80岁阿嬷詹碧霞画《忆儿时》,记录儿时在溪边洗衣、嬉戏的情景,栩栩如生,她说,一辈子拿锄头种,晚年身体不佳,加上几年前老伴去世,她的心情很低落郁卒,都不想出门,后来到安道基金会当志工,逐渐与人群互动。

詹碧霞说,后来又跟着周老师学国画,放下锄头改拿小小的笔,手却抖得厉害,起初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不觉愈画愈有兴趣,就画了5年,也走出了伤痛,现在画图让她很有成就感又开心。

70多岁林蕙蓉阿嬷喜欢画竹子,对竹子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她说,大埔盛产麻竹笋,生活离不开笋子,她一辈子做割笋子的工作,可以说是被笋子养大的,竹子看起来漂亮,吃起来健康可口,她就想画出竹子的各种不同姿态。

#竹子 #大埔 #阿嬷 #锄头 #国画